学校名称

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发表时间:2015-01-04 阅读次数:268

         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

                           王爽

对于教育,我这个走上工作岗位仅有八年的教师老说并没有太多的言语,但我懂得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快乐学校里实践着他的教育理想,他在教育这些孩子的时候,首要做的工作是了解这些孩子,而第一步就是了解孩子的家长以及孩子学龄初期孩子生活的整个环境。在他的著作里,花了很多的篇幅介绍了每一个孩子以及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以及他生活的整个环境。他的很多学生有的孩子很善良,很可爱,也有很多孩子眼中是邪恶的目光,对善意、对人都不信任,很麻木不仁,有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无赖。苏霍姆林斯基对一些不好的孩子进行了分析,原因都在家庭或是他童年所处的整个环境。对与这些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丝毫的偏见,而是加倍得给予关爱,重新造就这样的孩子。

我曾经担任过班主任,在班级中有很多可爱的孩子,但也有几个让人看了非常恼火的孩子。那时我们班级里有这样一位X同学,这个同学情感非常的冷漠,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对一些神圣的事情都是以嘲笑的方式来对待。班级里第一次参加全校的广播操比赛,在比赛时全班同学都非常认真,都想为班级争光,只有他一个人懒洋洋地做着操,丝毫没有一点集体荣誉感。期中考试过后,有的孩子因为学习不努力,我在全班说了关于为父母亲努力学习的一些话,很多同学都非常伤心,觉得自己这样不努力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可是X同学看到同学们哭泣,一个人在偷偷的笑。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听班主任讲述当时的她对这位同学印象极差,心想: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这么冷漠。孩子应该是最为纯真,最善良、也是最可爱的。怎么……在班级中,我最讨厌的一个孩子就是X
   
于是我决定从书中学习,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看着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班主任一定要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于是就与他妈妈进行了一番长谈。这个孩子的家中非常富裕,他有个姐姐。爸爸是一家服装公司的总经理。关于这个孩子出身还有一段经历:刚开始,他的爸爸妈妈生了女儿,但是他们非常想要一个男孩子,而这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所以他妈妈在外地生下了他。孩子出生以后,家里的人对孩子非常的宠爱,孩子的任何需求都会得到满足。孩子在家中从来不做家务事,看的书籍全是漫画。家长从来不要孩子做什么,对孩子的成绩也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孩子从来不知道为人着想,不知道什么叫责任,觉得所有人为他这么做都是应该的。
  
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况以后,我对孩子的表现也就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是应该责怪孩子,轻视孩子,还是帮助孩子?班主任深深地理解到,这不是孩子的过错。任何孩子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家长爱的方式出现了错误。作为他的班主任,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孩子树立一种责任心,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让孩子关心他人。为此,与家长交流如何正确的关爱孩子,在爱孩子的同时,要对孩子严格要求。班主任也深知,要教育这个孩子,就必须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则多了一份表扬,一份赏识,少了一点批评。这个同学的电脑绘画水平很高,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自己也表示要虚心向他学习。中午与他做在一起吃饭聊天,课下还与他交流。在他的生日,送贺卡,送好书,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嘘寒问暖,寄去贺卡慰问。就这样,班主任带领我们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他,当班级需要他帮忙的时候,如果他不出力,那同学们都会指责他。并且还在班级中创设温馨的情感氛围,向他推荐一些好书,用书籍和集体来潜移默化的熏陶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这个同学明显进步了。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他也会非常用劲地为运动员加油,广播操比赛做的非常认真,也会主动关心同学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得回答:爱孩子。
  
我想我的那位班主任老师不正是努力追求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境界吗?让她的教育生活中用爱孩子来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