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我和学生的故事

发表时间:2015-01-04 阅读次数:322

我和学生的故事

薛冬梅

去年,我刚刚新接了一个四年级的班,开学几天后,转来了一个新同学小张。小张虎头虎脑,浓眉大眼,听班主任介绍是从国外回来的,而且从一年级起就在外国上的学,基本上看不懂中文¨¨一听我的头就大了。心想:国外的数学学习水平早有耳闻,估计这孩子现在的水平就能做个简单的加减计算吧,而且还是用计算器。一考试能考几分呀¨¨而且之前也教过这种背景的学生,很多学生写贯英文,对中文书写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写复杂的汉字,最终坚持不了多久,就铩羽而归返回外国。

下课了,我将小张领回办公室,老师拿出语文书,让他读读课本上的生字表,果然能读出来的寥寥无几,再做了几道计算题,我发现计算结果基本对,但是写的步骤不对,从而我判断小张是个聪明上进,思路清晰的孩子,那么现在这个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融入这个集体,尽快的学习中文。由于父母也是在国外多年,对国内的情况也不了解,里里外外家里单位很是忙乱,面对这一情况,我想这个学生需要老师多关注一下,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多多认字,提高中文水平,我想读书是最好的办法,当晚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翻找我家的书架,因为我儿子也刚刚上中学,我家还是有不少存货,可是面对他的水平,什么样的书适合他呢?我首先选择的是带拼音的中国传统故事,其次选择了《小屁孩日记》这种文字简单,图文并茂的书送给他,鼓励他多读书,从而与刚刚来到陌生环境的小张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过了几天,第一单元考试了,我特别关注小张的试卷,一看卷子,做上来的题不多。于是我把他叫到眼前,基于我的了解问道:“你是不会做还是看不懂?”他腼腆地说:“主要是看不懂。”“这样吧,我给你读着,给我说说这几道题怎样做,好吗?”“好”。于是我读着,他说着,数学的概念题密密麻麻,对于初学中文的他难度太大,我慢慢读着,细细的解释着,他果然答了个七七八八,只要读懂了基本没有问题。此后,随着中文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张上课回答问题越来越自信,用了二个月的时间,数学基本跟上进度。

通过与小张的接触,我不由的对比中、外教育,引起我很多反思¨¨

到底知识重要还是兴趣重要?从小张这件事上,我感觉国外更重视从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保持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从数学的教学来看,虽然具体的知识教授的不如我们难,但是具备了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容易的,因为大部分知识到了适合的年龄段接受起来是很轻松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却需要时时关注。有一次数学课给我印象很深刻。那天学习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其中有个环节是一片绿地上有很多脚印,问题是为什么有很多人要踏草坪呢?其他学生大多说“我们要爱护小草”、“不能踩踏草坪”等,这时,小张把手高高举起,用不算标准的普通话说:“小草也有生命,你想想,如果有人从你的头顶上踩过去,你愿意吗?”质朴的的语言,引起我的反思:他是真的把小草当做自己的朋友,在思想上尊重生命,比起我们的标准答案多了几份真情¨¨

从此,我在数学课上也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是自信、富有创造力、有丰富情感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