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ssy>读书交流-市实验>正文

《习惯的力量》读后有感

发表时间:2015-01-04 阅读次数:310

                     《习惯的力量》读后有感

                                                     邓海英

 

《习惯的力量》的作者是个美国人,他用讲故事拉家常和朋友聊天的方式,叙述了令读者耳熟能详的关于习惯的话题。 它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人们常讲性格决定命运。谁不想拥有能攀上辉煌巅峰的性格呢?怎样才能拥有,谁能说得清呢?这是一个多么难解的哥德巴赫猜想。本书只是轻轻地一捅,就捅破了这层遮挡奥秘的薄膜,作者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习惯就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不同。关键的一步是要马上行动起来,本书作者称之为行动者和空想者的根本区别。我以为然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多少人把美丽的理想就消磨在总有一天的借口之中。 马克思对自己成功的原因只说了一句: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我国的先哲对此也有精彩的总结叫做聚沙成塔。看来《习惯的力量》的作者可能早已领会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但他是用拟人化的方法说出来的:我是所有伟人的奴仆,唉,我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 “你可以利用我获取财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毁灭。作者对行为习惯性格命运这一重大问题并没有用严密的逻辑来论证,没有从物理到生理到读不懂的深奥哲理去发挥阐述。他只给你讲了如在冷水中被煮熟的青蛙,被拴了鼻子的小象终于没能挣脱潜意识中的习惯而老死象房等寓言故事,使人读来亲切、自然、舒畅、轻松。更有趣的是他告诉你克服坏的习惯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么痛苦艰难,你只要用“21”天,用好的行为替代不好的行为,比如用晨练代替睡懒觉,好的习惯就养成了。我知道“21”天绝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它只告诉我们,行动起来,习惯的力量会把命运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都知道是好的,对身体、对自己、对家人有千种好处。但是真正能够坚持去做,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交流、学习等习惯的人却很少。所以,摒弃惰性,从点滴开始才是最重要的。新的一年,我就要从锻炼身体、读书开始,培养一些好习惯,使自己更加健康、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