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青岛市实验小学 王惠
假期拜读了《习惯的力量》,一本受益匪浅的好书!作者用一个又一个的案例,从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神经学以及营销学的角度解释习惯的奥秘,让读者了解到行为如何变成了习惯,而习惯又如何改变人的命运。习惯始于点滴,长于循环重复,如何去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把握自己的命运?在本书中,斩获多项大奖的《纽约时报》记者查尔斯·都希格将我们带到了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前沿,解释了为什么存在习惯,如何才能改变习惯。书中揭示了习惯的惊人力量——你超越习惯,掌控自己生活的力量。利用这股力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进而改变我们的工作,我们所在的群体以及自己的生活。
就如书中所云:习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不同的人的理解会有不同,回答也自然会不太一样。但大凡做出来一些事情的人的回答都会有些类似。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力量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沁人心脾,脍炙人口。“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每个人命运的真正的王者居然是我们身上的习惯。坏习惯多,就会有糟糕的运程和痛苦的生活;好习惯多,就会有顺畅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每天有数百种习惯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指导着我们早上如何穿衣,如何与孩子说话,晚上如何入睡。习惯影响着我们午餐吃什么,如何工作,是否锻炼或者下班后是否喝啤酒。”当我们感觉到我们做了一件特别棒的事情时,要知道是因为这个成功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做了一件受人尊重的事情时,要知道这份尊重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生命特别有意义的时候,要知道这份有意义的背后的好习惯。我们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需要我们做出很多选择,而这些选择其实都是习惯的结果。
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习惯的诞生有三个重要的步骤:第一,暗示。存在一个暗示,能够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惯常行为。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也可以是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奖赏。存在一个奖赏,让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欲望出现。所以,如果我们要想改变旧有的习惯,描述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改变起来却往往非常艰难。比如说,戒烟、戒酒、戒掉暴饮暴食和其他顽固的习惯是“小菜一碟”,但真正的改变需要我们去了解驱动自己产生这样行为的神经渴求,并且改变任何习惯都需要决心才行。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也常常是习惯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喜欢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后来赶着做。万一有时候事情多了,常会忙地不可开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务。而有的人习惯就很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来做。所以对于这一类人,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做事总是有条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细;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却常言放弃,对于总总的比较,我们也不难看出,习惯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断地鞭策自己,强加管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克服不良习惯,把自己的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有利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读了此书后,我在反思自己各种习惯,希望坚持自己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努力改掉原本的坏习惯,循序渐进的培养对自己有益的好习惯。同时也让我觉得读罢该书后,我在实践中的收获能一举多得的运用到我自己的学生身上,让他们也切身感受到这种“习惯力量”的强大。每个人都有具备充分发挥上帝赋予我们的潜能的必要工具、能力和条件。但是,真正想发挥出潜能,就一定要去实际地做事——目标明确且持之以恒地去行动。我们要利用习惯的力量,向着设定的的目标,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