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上积极发言的学习习惯
——读《习惯的力量》有感
青岛市实验小学 李琰
培根在论说人生时说:“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课堂上积极发言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建立课上积极发言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课堂发言表面是一个说,实际上是听、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反映。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闭口不言,课下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认为,小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学生原因占主要地位。小学生不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原因主要有:
一、建立心理暗示,培养惯常行为
因害怕出错不敢发言的学生大有人在,特别对后进生来说,更是愿意做一个听众。也有一些学生想说但又怕别人取笑自己,从而害怕发言。对此,影响发言能力。这样如此循环,学生的发言水平得不到发展。不知道怎么思考或不敢表达的孩子是最需要关注的。但是往往因为能力的差异,他们实在无法贡献自己的思维成果。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代表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学习,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老师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即使回答不正确也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因为积极回答问题这一行为本身就值得肯定和欣赏。如果回答错误,也不会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老师会从错误的回答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这样,学生就能够排除顾虑,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面对的是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我会多给一点帮扶,一点潜在的帮助和提示,让他们“先走”。利用下课的谈话,利用补习时间,事先有意无意地讲一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时是提前学习,有时预习提示,甚至有时就直接和孩子一起学习,并将正确的思路透露给他们。因为有了基础,就有了信心,上课时,他们发现自己竟然走在了前面。一种我也能为大家的思考提供帮助的惊喜感,让他们兴奋地举起手,在众人奇怪的眼神里,在老师佯装不知情的大力表扬中,这些孩子找到的是自信,是参与的快乐。帮助学生建立上课积极发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行为,无论答案对错都会得到肯定,学生会慢慢地喜欢上这种被人肯定的感觉,慢慢地把积极发言当做理所当然的事,上课积极发言也就成为了学生的惯常行为。
二. 借助榜样的力量,刺激成功欲望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是学生直接交往中的一些榜样,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一种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班杜拉所认为的:“事实上,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氛围,上课积极发言是师生、生生交流的有效方式,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发言的同学可以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学生通过发言就能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产生获得类似成就感的渴望。
三.调动发言兴趣, 给予适当奖励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高效学习,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恩格斯说:“人们通过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标而创造自己的历史。”所谓目标激励,就是设置或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激励方法。激励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相信你,你能行。”“你提高我为你高兴,”“你回答不上来,不要气馁,再来一次。”学生们听到这些语言,上课的情绪会被调动,发言也会踊跃。当学生发言出现问题时,如果我们以批评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就会使学生养成拘谨、缺乏自信的人格特征。现在的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沟通,特别是当学生的发言存在问题时,不妨绕个弯,表扬他们说的好的地方,然后指出不足之处在哪里,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应如何改进,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主动发言的兴趣。小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但对于老师颁发的奖状、奖品更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对于大多数学生的发言,只给予口头的表扬,而对于发言非常精彩或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突破的学生,会用本子、笔、橡皮等小文具进行奖励。有一次上课时,一位很少发言的同学主动举手发言而且发言声音响亮,全班同学很吃惊,我心理也很感动,不但口头表扬了她,还给了她一块橡皮作为奖励。这个奖励带动了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的大胆发言,这个小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力量》一书在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发言这一学习习惯方面带给我们有益的启发,我将会日常教学中进一步体会、实践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让学生通过自主、积极的发言学习知识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