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ssy>读书交流-市实验>正文

《习惯的力量》阅读心得

发表时间:2015-01-04 阅读次数:271

《习惯的力量》阅读心得

青岛市实验小学  徐晶

 

学校为我们购买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细细品读下来,这确实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就如书中所云:习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不同的人的理解会有不同,回答也自然会不太一样。但大凡做出来一些事情的人的回答都会有些类似。近年畅销的《罗马人的故事》提及的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力量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脍炙人口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每个人命运的真正的王者居然是我们身上的习惯。坏习惯多,就会有糟糕的运程和痛苦的生活;好习惯多,就会有顺畅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而书里的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习惯是一个人行为与思想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了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当我们进行一个行动,就收获了一个习惯,久而久之,我们的个性也就定下型来。

马克吐温说过:“习惯虽然不会说话,却通过你的行为体现出来。”美国的埃米尔赖希也说过“没有良好的习惯,不仅难以成事,甚至会毁掉你的一生。”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积极的习惯正是每一个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内在因素。然而人的一生之中,会受到世俗、偏见、贪婪、环境的影响,所以这些坏习惯会成为你成功的绊脚石,所以革除生活上的坏习惯是当务之急。

读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那些在班集体中不能自信的展示自己,经常会感到紧张和自卑的那些孩子,他们的这种表现会和习惯有关联吗?经过进一步的阅读与学习,我得到了答案。自卑也是一种习惯,自卑的外在形式往往是多种多样而且非常隐蔽的,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恐惧和焦虑。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没有一个人能说他能完全没有恐惧感,但是如果恐惧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的时候,那么失败就会伴你随影而行。其次,自卑是一种典型的不自信的行为,自卑的人会不停的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自卑的人拒绝坦诚,生活缺乏热情,且没有目标,在人生的坐标上不能给自己一个好的定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童年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淡忘,但却顽固地保存在潜意识里,对人的一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人的自卑感往往与外部环境对他的态度和评价紧密相关,还受到个体的生理状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制约,尤其是童年经历的影响。心理学上认为,童年的不幸或者经历过多的失败则是自卑的内因所在。如何去克服这种习惯呢?我想起了爱默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做你畏惧去做的事。要克服自卑感就必须自信起来,自信并不是夸夸其谈,并不是固执己见,如果一个人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说明对自己的不够自信。自信心也是后天建立和培养起来的。要超越畏惧和自卑,培养自信,首先要确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要明确目标,并朝着目标是努力,任何时候不要小看了自己的能力,当然,自己要定的是一个可以企及的目标,而不是一味得好高骛远,追求一些遥不可及的目标,那样只会增加自己的受挫感。其次是将自己的基本行为和目标联系起来,强迫自己去做自己畏惧去做的事情。在向着目标努力地前进时,还可以通过和那些支持你的明确目标的人交往,一个人在社会上不可能是孤立的,他的活动是社会性的,是广泛的,接受朋友的赞许和鼓励将会增加自信。也可以选择一位自力更生获得成功的人作为楷模,时刻鼓励自己要赶上他,超越他,激发了自己的内在潜能,有了竞争感,有了一定的压力,将会对自己的成功有所帮助。有很多人的意见在遇到反对者的抗议后,就缩手不前了,就开始逃避了,这也是自卑的一个明显的表现,不要轻易地就去接受那些反对意见,要尽自己的努力改变反对者的态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优势和现有资源与反对者就地战斗。

《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提到: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且自信的人,乃是因为他的心中坚持着某种观念和想法。如果迟迟不肯运用这些观念思想的话,那就等于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限制和挫折。所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去做你畏惧的事情,你就给信心打开了一扇窗。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引导那些自卑的、容易紧张与害怕的学生树立理想,设定目标,坚定信念。并通过有针对性与引领性的鼓励帮助他们,让他们建立自信,并让自信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这才能根本上帮助他们,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