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魅力》有感
青岛市实验小学 王惠
暑假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获益良多。此书列举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范例,每一句发人深省总结概括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每个修炼都可以成为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
结合这本书,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形象要时刻注意
有道是“形象就是宣传: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务: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需要。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的成为“审美的客体”,通过自己形象的示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因此,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站在讲台上,立于学生前,特别是我任教的是三年级小学生,他们的审美等等各种观念都在快速成长发育期,正确正面积极的形象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每日反思必不可少
书中提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一天的教学工作下来,收获的不仅是一份疲倦,更是一份经历与经验。这时如果不停下来,记录,回味思考自己的不足与优势,那么这真就是单单的疲惫了。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性。”这些建议都深得我心。
三、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很容就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们,特别是小学阶段,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极其容易受到不好方面的影响,老师就要特别的注意了。教师语言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要使语言具有亲和力,就要注意平时言谈要和蔼可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语言要自然亲切,热情明快,做到活泼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涩;对学生的疑惑、辅导解答要不厌其烦;课下可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如果学生学习上有失误或做了错事,要能够循循善诱给予正确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与不幸,教师要力所能及的给与帮助和关爱,这时候,静静地倾听,温婉的言语都可以抚慰孩子的心灵,加速治愈抚平创伤。
四、与家长常沟通十分必要
社会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重大,所以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和谐的教育氛围,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与家长联系,这是每一个教师必须经常要做的工作。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时候往往使孩子出了什么问题,比如作业问题,纪律问题等等,所以,许多家长都条件反射似地怕接老师的电话。正如本书中提到的:教师应该在休息的时候,打两三个电话,与家长闲聊一会儿,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家长对老师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议等。平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及时的知道孩子的动态心态,有利教学,有利管理。
五、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不论是面对现在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我认为教师的教学风格更容易影响孩子学习。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尽管有规定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却没有固定的台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空间,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从书上的例子可以得出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求自己: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在小组互助,展现更加效率,更加特色鲜明的教学。
教师每一个经意或不经意的,在教学中或在生活中的,行为举动都会对孩子生成影响。人民教师这个职业,光环背后更多的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