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市实验小学云课堂教学设计表10、轮椅上的霍金

发表时间:2015-01-04 阅读次数:835
 

学校
青岛市实验小学
课题
10、轮椅上的霍金
教师姓名
法岱琳
学科(版本)
苏教版第11册
章节
第3单元
学时
1
年级
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读准本课生字和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能力目标:1、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残酷”等新词的意思。
 3、●从写作视角入手,通过比较阅读和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和朗读涵咏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领会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排比手法的巧妙。(重点、难点)
4、 感受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受到鼓舞,获得勤奋勇敢前进的力量。(重点难点)
方法目标(分层目标):1、熟练运用在中年级学段就已掌握的联系上下文、朗读涵咏的方法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2、▲通过比较阅读和合作交流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和认识。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1、    通过课前预习、做批注等手段深入理解课文。
2、    有效运用平板,提高生生交流的质量,直观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学会方法。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本课有兴趣,部分学生对人物有所了解,但是霍金所研究的物理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有些过于高深,从霍金的成就处打动学生比较难,所以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和情感激发点,引起课堂共鸣。
从方法上讲,学生通过3—5年级的训练,对“通过具体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关键词句谈出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掌握较为熟练,课堂可以充分放手给孩子,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会的,我们坚决不浪费时间教。
同时,通过试讲和调研,如果让孩子来谈体会,学生的体验程度往往仅限于比较概念化的“顽强、勤奋”等,学生人物的理解也相对比较冰冷,如何透过文本,把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立起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温度、我想,这样的文本、这样的阅读方法,这样的阅读体验,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才是我们语文课堂要给予学生的。
 

 

教学环节
活动目标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一谈话入手、复习旧知。
 
 
了解孩子对霍金的基本认识起点,也拉近霍金这个伟大科学家和孩子们的距离。开课也给了孩子更多的谈说空间
1、板书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2.谈话:对于霍金,你有哪些了解?
 
1、板书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2.谈话:对于霍金,你有哪些了解?
 
利用平板大面积出示预习时查阅的霍金的资料,通过对比,找出谁查阅的资料更有针对性,重点突出,言简意赅,以此渗透查阅资料的要求。
二、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夯实基础,面对这篇长课文,要实现长文短教,就要抓住关键词进行突破,上挂下联引导学习,从而深入理解关键词“震颤”。
(1)听写:撰写、顶礼膜拜、震颤
(2)交流评改,学生提醒“撰”的关键笔画,教师范写“颤”
(3)交流“震颤”的意思。
 
 
①学生回答这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回答提炼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先解释单个字的意思,再把它们连起来就是词语的意思、近义词解释法……)
②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里读一读:“心灵震颤之余,掌声雷动。”(预设学生体会心灵的感动……)
③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也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预计到孩子的经历体验不多,所以不一定能谈出来,但我并不着急,因为在此只是做一个感情的铺垫。)
 
  用柱状图的方式统计学生能否拼准字音、认清字形,提高课堂效率。
三、精读研析,体验人物品质
 
期待学生能一步一步通过自主学生,对人物品质精神的感悟比中心段的评价更深刻,对“震颤”的理解更深刻。
1.默读文章5——11自然段,划下最感动你的句子,把你的理解写在旁边。
2.对话交流。
此时再来读第一个事例,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请用他喜欢 ,而不喜欢 ,我从中感受到
 
采用了“体验学习策略”、“品读感悟学习策略”“资料补充学习策略”
(1) 第一层:体验失去,感受震颤
(2) 第二层:关注语言,体悟震颤
(3)第三层:资料补充,深诉震颤
 
利用平板引导学生写批注,一目了然地交流批注。直观呈现高质量的批注,让生生互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层次。
四、读写结合   升华中心
 
通过创境,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同时切实体验到“心灵的震颤”,体验式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震颤”,引发共鸣,收获力量。读写结合的训练,引导学生收获个性化阅读的同时,感受人物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较好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移情换景,角色扮演。
 
请你把此时此刻的感受写下来,为霍金颁布一个感动世界的颁奖词。老师为你呈现钱学森、袁隆平感动中国颁奖词,请大家结合具体事例概括的说一说霍金感动你的理由!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通过深入研读文本,理解了“震颤”这个词语的深层含义,也被人物的品质与情怀深深打动,体验了一把“震颤”之感,这样的学习词语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尤其进入高年级,希望大家学会使用。
关注方法的提炼,由此,我加入了这个总结语,既总结了文本内容,又介绍了深入品读词语的方法。
 
  让学生在平板上书写,便于保存资料,第二课时可以通过交流后再修改,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