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发展-ssy>校本培训-市实验>正文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

发表时间:2015-01-05 阅读次数:862
“微课”的制作与设计
四年级 张燕
一、           特点:
近两年,微课一词火遍大江南北,特别是进入2013年,各种微课大赛和培训活动此起彼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和流行,必然有其区别于以往相似事物的特点,那么,微课的特点是什么呢?
“短小精悍”:
 “短”,指的是视频的时长较短,一般在5分钟左右,最好不超过10分钟,因为在互联网上,人们观看视频的忍耐性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微课的“时间短”这一核心特征,恰恰解决了课堂教学视频的不足,解脱了教学视频的束缚,才能成为新的热点。
   “小”是微课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小”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微课文件的容量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容量小,更容易传播和分享;二是指微课的选题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不可能像以往的课堂视频一样讲授一个完整的单元,只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讲解。
“精”,指的是微课的设计必须精致、紧凑,不能拖泥带水。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中的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都应该经过精心的设计,否则就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设计微课就像拍一部短片一样,除了惯常的教学设计,还要有详细的脚本规划以及镜头的组织安排,否则很可能就超时了。
这是形式上的特点。其实最根本的变革我认为是“面向学习者”。
以前的资源库,无论是课件、教案、习题,还是教学视频,面向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一般是用来指导教学或者比赛的,而且花费比较大。而微课是做给学生看的,最好还是像做给某一个学生看,像“一对一家教”似的。微课的这个特点可以归纳为“悍”。微课强调的是效果,看效果是否强悍,是否能解决学生的困惑。也就是说,学生不懂,看了你的微课后就明白了,这样的微课就是好微课。
因为“面向学习者”这一特征,所以微课制作门槛和成本就会降低,使得人人制作微课成为可能。以往的课堂教学视频,由于要展现教师的风采以及教学理念,因此需要拍摄教师讲课的镜头,还要拍摄学生活动或问答的镜头,这就需要专业的团队来拍摄和编辑。
而微课的目的在于讲清楚一个问题,重点在于教学内容的传递,因此完全可以不出现教师或学生的形象。
 
二、制作:
既然微课这么好,这么先进,要推行制作,那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会不会很麻烦呢?
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好ppt,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然后用录屏软件将ppt播放的过程和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下来,直接生成视频。这种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和成本近乎零,就把教师从技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聚焦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国外风靡的可汗学院的授课视频,也是用录屏软件录制的。这是微课得以流行的另一个原因——人人皆可做微课。
 
根据这种认识,我们再来审视当前各种微课大赛及众多微课作品,不难发现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上依然存在很多偏差和困惑:
一、 超时问题
关于微课的时长,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科学研究来说明究竟多长才合适。但根据一般网络视频的观看规律以及大多数人的体验,不宜超过十分钟。这点在中小学的微课制作中相对较合理,反而是高校制作的微课时间太长。首届高校教师微课大赛规定的时长为“10~~20分钟”,这与微课的“短”这一根本特征契合度不高,也不太符合一般的经验。笔者以为,微课宜短不宜长,对于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拆分成几个微课来解决。
二、 微课是课堂浓缩
这一误区是普遍存在的,许多人认为微课就是精讲,把原来课堂中四十分钟的内容浓缩到十分钟左右讲完。这一观念从逻辑上就可以证伪:你面对面、四十分钟都不一定能讲清楚的东西,如何能通过十分钟的视频讲明白?微课是针对某个小的知识点或习题等来制作的,并不是完整的一节课的内容,也不是传统课堂的浓缩。
三、 微课中是否要出现教师
虽然微课是起源于课堂教学片段,但根据前述分析,微课主要还不是课堂教学的展现,而是直接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因此,需不需要出现教师或学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学习的需要来判断。
四、 选择什么点来制作微课?
微课的选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重点难点,二是解决个性化学习的。所谓重点难点,就是针对学习过程中认知上存在困惑,或者学生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制作微课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但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对不同问题产生困惑,因此从个性化学习的角度来看,只要有学生可能会不明白的内容或习题等,都可以制作微课。当然,在制作的顺序和优先级上,可先考虑重点难点,这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学习问题,相对价值更高。
五、 如何才能做出好微课?
笔者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难度相当于回答“如何才能上好课”。从微课制作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制作微课的教师需要把自己当做一对一课外辅导的教师,而非面对一个班级进行集体教学的教师,因为,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通常都是自己一个人看,这和集体授课的感觉是不同的,而集体教学与一对一辅导的教学方法和操作技巧存在诸多不同。教师必须将自己设想为一对一辅导的情景,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临场感。
六、 缺乏趣味性
目前大多数微课作品都是教师的讲解,很像是课堂搬家,这点是制约微课发展的深层原因,因为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以及设计教学的能力,但这点又是微课制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与课堂教学不同,微课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传统课堂,教师面对面教学,可以直接与学生进行眼神等方面的交流,课堂学习环境也可使学生更持久地保持学习积极性。微课在这些方面不具备优势,缺少了教师的监督,学生更容易产生疲倦感。
更麻烦的是,控制权掌握在学生手里。传统课堂中,学生即使不想学,也不能随意离开教室,或者中止教学过程。但在观看微课时,学生可以随时关闭视频或者切换到其他地方去,因此,微课在激发学习动机方面需要有更多的设计,例如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认知困惑,从而吸引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完成学习过程。多媒体的使用也是一种提升学习积极性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