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对孩子的教育不算成功,羞与他人攀比。心得倒是有一点,便是认识了自己的局限性。

当我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似乎就已对教子之方颇有见地了。因为我总觉着父母的教育方法实在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抱怨之余我就想,要是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会比自己的父母高明得多。

小时候的我,最理解孩子们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乖张懵懂的举止,谓之为童心。一贯主张童心不可扼杀,不可欺。特别希望父母能够平心静气地听我说说孩子们的道理,希望大人能够包涵容忍这些荒唐之举,珍稀他们的天真与自然。

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按说可以一显身手,表现教子有方了。试行之下却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我忽然开始分不清什么是童心使然,什么是调皮捣蛋了。还是它们根本就是一回事。怎么我的孩子兴致勃勃做的尽是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恶作剧?就说那天吧,家里的东西忽然都蒙了一层薄霜,不但摸起来滑腻得紧,而且看上去还幽幽地泛着萤光。不用问也知道是谁的杰作。稍一盘诘,果然是女儿把一瓶爽身粉在家里洒了个遍,据说是要看下雪。你说可气不可气。难道她还真怕家里的家具都长了痱子不成?!害得我一边清扫一边琢磨,她这是象谁呀?

我那女儿不过九岁而已,言谈举止却满浸着“Teen-ager”的自以为是。每到我们意见相左,她便摆出小姑娘标准的伶牙俐齿(在学校和同学辩论大概就是这么个劲头)。其言词之犀利,战斗射速之迅疾,洋洋洒洒一通。我要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妻子说你自己就是没大没小长幼无序,何谈教子;待要摆出老子的威严板起脸来吧,人家从小满脑子民主自由的天赋人权,根本不买你的陈年旧账。若说得重一点,她却又撑不住了。眼睛一眨,眼泪不由分说就扑扑蔌蔌地掉下来,好象受的委屈真有天那么大。

世上只有不曾为人父母者,鲜有不曾做子女之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自然而然就能理解和宽容自己的孩子。你或许是做了充分心理准备的,更自信可以比父辈站得高些。可是在与子女的且战且走中,仍不免处处感到掣肘,时时窘于力不从心。直到有一天偶然回望童年,才恍悟自己如此费尽心力所达到的高度其实与父母当年依然相去不远。由此令人感叹,我们这一代如果能做得不逊于父辈就已是万幸,暂且先不必奢谈超越了。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这两句要命的三字经,使为人父者平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子女若不成材,这个黑锅就算背定了。几年下来,清夜扪心常会有个错觉,仿佛中分不清,在那块文化三明治里辛苦挣扎的到底是自己呢,还是我们的孩子?

行文至此,开个小差。我一位朋友当年在大学任教。一次与女儿争执不下。情急之中,女儿祭出最后法宝:这是我们学校老师说的!谁知我那朋友其时亦是技穷,竟然脱口而出:学校老师说的怎么啦。你们老师是小学老师,可你爸爸是大学老师!

“……”

可怜天下父母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