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作者:孟红 发表时间:2011-06-17 阅读次数:652
天游峰的扫路人
新授
课时
5-7-1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其中的一篇散文,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侧面烘托,把天游峰的“高”与“险”表现出来,反衬扫路老人的特点。此外,还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扫路老人的性格。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体会天游峰的高和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写人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与学的策略
我主要采用“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 抓住关键词,角色转换”、“ 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 、“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学习。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目标
 
第一环节:
直接导入。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已知情况。
 
直接导入。
 
 
 
 
 
 
①出示词语检查字音
②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③课题中的中心词是哪个?写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齐读课题。
 
 
 
 
 
 
 
 
 
 
 
 
 
 
 
 
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已知情况。
 
 
 
 
 
 
 
纠正字音,指导生字书写,掌握本课生字,并了解本课大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目标
 
第三环节:领悟人物品质,感受表达方法。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划出文中描写扫路人的句子(外貌、语言、神态、动作)。仔细揣摩,圈出重点词,写出感悟。 
全班交流:
A、描写外貌的句子: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学生交流体会。
指读本句话。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学生交流体会。
 
师:谁来概括说说,从外貌来看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质疑: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呢?交换位置不行吗?
小结:外貌体会特点,也读作者敬佩之情。再读感受
 
B、交流语言神态方面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边划出句子边写感悟。
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抓住了三个关键词“精瘦,褪色,运动鞋”,体会老人朴实、健康。
 
 
 
 
 
 
 
 
 
 
 
抓住了三个关键词“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体会老人健康、勤劳、善良。
 
 
 
两次看,作者的感情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是无所谓的看,跟看任何人是一样的,而第二次怀着敬重的心情打量的。
 
 
 
小组内学习交流,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展开学习。
 
 
 
 
 
 
 
 
 
 
 
对比,体会两处外貌描写的作用。
 
 
 
 
 
 
 
 
 
 
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目标
 
 
 
 
 
 
 
 
 
 
 
 
 
 
 
 
 
 
 
 
 
 
 
 
 
 
 
 
 
 
 
第四环节:书写名言,超越文本
 
五、拓展想象,延续文本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的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点播:如果你是扫路人,累不累?为什么?
生找到句子:第二、七自然段,体会天游峰的高和险,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朗读。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我能舍得走吗?”从这里看出老人热爱天游峰、热爱自然的情感。
指导用悠然,悠闲自在的语气神态朗读。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从这里看出来老人很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
指导用坚定的语气读。
 
师:谁来概括说说,从语言方面来看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笑声和伴随。
书写名言。
 

 续写30年后相见的情景。
 
 
抓住“不累,不累、早晨,傍晚,好山好水”等词语体会老人乐观、热爱劳动、热爱天游峰、热爱自然的品质。
 
 
 
指导学生抓住:顶天立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银丝等词语体会天游峰的高和险,从而体会老人的乐观精神。
 
 
 
 
1.反问句改陈述句。
 2.体会舍不得的到底是什么?
 
 
 
 
 
 
 
指导抓住“照样”体会老人的自信。
 
 
 
 
“一直伴随”看出了他敬佩之情。
 
齐读
 
 
 
 
 
 
 
 
 
 
 
 
 
指导学生运用联系实际方法、角色转换、联系上下文、情景想象学习方法,体会天游峰的高和险。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老人的品质。
 
 
 
 
 
 
 
 
 
抓住人物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书写名言,提升对课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