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动听的“岔声”

作者:李媛 发表时间:2011-09-30 阅读次数:513

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也是形成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要素,一个经常能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在心理上能获得极大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同时,他又能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良好的情感,学会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执教《蚕姑娘》这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将本课中比较难读的句子也显示出来,希望能分散识字教学的难点,于是课件出示了“蚕姑娘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这句话,用意是让同学们读好“丝”字的儿化。

    我请把手举得高高的孙明同学来读,没想到他在读的时候把“丝儿”读得特别特别突出,以至于岔了声,听到这奇怪的声音,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他自己也脸红了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正常的教学秩序似乎被打乱了。我未加思索地向孙铭舜竖起了大拇指并连连说道:“谢谢你”,听到老师这样说,同学们都忍不住把眼光转向我,充满了疑惑,我接着说:“孙铭舜你可真有心,把‘丝儿’读的那么突出,是不是想提醒小朋友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个字的儿化?”看到我真诚的笑容,孙明认真地点了点头,“那你能不能再教教大家,该怎样读呀?”这次他慢慢地准确地读好了这个句子,同学们恍然大悟了,看孙明的眼光也由取笑变成了欣赏,但大家脸上仍有笑意,于是我也笑着说:“同学们都笑了,相信这个字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一定不会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全班同学再次读这句话的时候,“丝儿”字的发音都非常标准,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更重要的是在维护孙明自信心、自尊心的同时,也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去欣赏、尊重别人,接下来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地进行着……

    如果在处理今天的问题上,我没有借机鼓励孙明,或者严厉批评取笑他的其他同学,我想那一定会极大地挫伤孩子们的自尊心,严重地影响同学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今天这动听的“岔声”给了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机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还会争取抓住每一个契机及时、公正、客观地对学生、对集体内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作出评价,寻找最恰当的方法,为形成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