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语文实践活动案例

作者:张蔚 发表时间:2011-11-04 阅读次数:532
一、活动背景。
20世纪,对课程内容选择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是科学世界,面对21世纪,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放”是与“封闭”相对应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事业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其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开放的语文课程则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既强调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又强调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开放而充满活力的。
为改变重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语文实践活动义不容辞的成为课改首选,它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二、活动主题:
识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大纲》提出“在1—2年级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除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随文识字外,开展生动有趣的识字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增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我在班级中开展了“识字快车”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大量识字。
三、活动准备阶段:
    1、每位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制一辆小卡车,车厢可以随意开关,并在车厢上注明自己姓名和“识字快车”。
2、将卡纸裁成若干小块。
3、动员工作:介绍识字的意义及生活中识字的一些方法,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将生活中认识的字记录在小卡片上,投入快车车厢。
四、活动过程:
1、学生每天将识记的字、词先让家长帮助写在纸片上,慢慢地由学生自己学写,写好后认读几遍,投入快车。
2、学生可随时打开车厢复习。教师每周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次,比比谁认识的字最多,同时,这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一个好机会。教师再及时进行总结激励。
3、为保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为每个月份制定了活动小主题。如“我为快车加点油”、“评选特快号列车”、“我是超级小司机”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活动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有了识字快车,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他们千方百计集卡识字。一学期以来,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大大增强,他们在和爸爸妈妈外出游玩时,能够主动留心观察,看到不认识的字,就及时请教爸爸妈妈,回家后立刻记录在小卡片上。在阅读报刊书籍时,也能够随时学习。一学期下来,有的学生能集卡300多张,打开小快车,看看自己的学习成绩,他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2、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开展活动以来,学生能够将课外识字与课堂的随文识字联系起来,为识字教学增添了不少情趣。如在认识“壮”时,学生立刻举手说:“我认识这个字,我爸爸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壮。”学习“乱”字时,又有学生提出自己曾经在标语牌上见过这个字——“禁止乱扔瓜果皮核”。在教学“传”字时,学生回答到:“这个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   ,《水浒传》的传。”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识字快车”活动大大增强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活泼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
六、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孩子尤其如此。以往我们往往只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当中,而忽视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通过活动的开展,我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潜力,看到了在生活中学习的趣味性。如果在开展识字活动的同时,再辅以适量的阅读活动进行复习巩固,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