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我班有个爱发脾气的小姑娘

发表时间:2011-12-01 阅读次数:540

我班有个爱发脾气的小姑娘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  张蔚

我班的李玉同学因为有一次同位告诉别人题而没有告诉她,上课就发起了脾气,不仅不学习,还把自己的卷子撕了个粉碎。所幸有老师在场,极力劝阻,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这类学生过分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承受挫折的能力差,一旦遭遇小小的失败就受不了。教育心理学往往对差生问题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性情培养,却关注很少。

家庭教育是关键

孩子的育,即性情教育,首先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实践证明,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起主要作用。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一是溺爱。成绩好的孩子更容易让家长疼爱,可如果长期生活在百依百顺的环境里,就会太以自我为中心,一旦遇挫折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甚至导致骇人的暴力行为。

误区之二是家长只注重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却忽视精神爱抚,造成孩子情绪饥饿。如我班的敬家豪同学家庭条件非常好,可父母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每天下班回家小孩已入睡,一周下来,孩子与父母照不了几次面,有事情只能电话联系。还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眼睛只盯在分数上,天天分、分不离口,却从没想到坐下来倾听孩子的梦想和苦恼。孩子分数掉下来了,没有一声鼓励,却引来家长的一顿拳脚。由于长期处于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中,情绪上总有压抑感,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降低,产生不良的身心反应,就可引起焦虑、消沉、怀疑、痛苦、自卑等消极情绪。这样一来,恶性循环,不仅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不良的情绪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不是过分焦虑,唯唯诺诺,就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误区之三现代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在于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一些家长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不顾孩子的意愿,一个劲地把培养目标定在不切实际的高度。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不懂得教育孩子必须从基础抓起,首先要培养做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在此基础上再谋求发展。还有的家长总拿自己的小孩和成绩好的孩子相比,因而总看不到自己小孩的进步。即使自己的孩子考好了,还说风凉话:这次碰彩了吧,你能次次都考得比别人高吗?在这种情形下,久而久之,孩子心灵受到了创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可悲的是,家长却未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家长首先要调整好心态,要用一颗平常心来了解孩子,切忌揠苗助长。二是要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让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据报道,美国的家长对孩子也有要求,他们要求孩子成为成功的人,而成功的标志,是尽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做得最好,实现自我价值。他们的择业标准是:自己喜欢,适合自己。这说明对孩子的发展,要顺其自然,只能引导,不能强求,重要的是让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德育不能代替 

德育主要侧重于对善的行为的逻辑判断,着重发展受教育者的意志约束立,将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灌输给具体的人,目的在于让社会成员获得社会的普遍道德,从而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自觉地用社会的普遍行为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孩子的育,还需要学校高度重视。狭义的育指培养良好的性情,广义的育则指完善人格,包括培养性情,也包括培养高尚的道德感。育主要通过人的情感的感发,让其个性情感得到表现和升华。着重陶冶个体的特定情感和独创性。让人在生动活泼的享受中使性情得到熏陶。情感生活的满足,人格的和谐、平衡发展,对于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情感压抑造成的人格分裂和精神变态往往是道德败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心情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这种人格素质在孩子成人后,运用到社会上去与其他人相处,从而建立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这种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那样,使人感到幸福、愉快、轻松。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内容。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不够,尽管孩子们的道德感很强,心理却很不成熟,常常不能接纳现实的自我

现代教育是全人教育,一个健康的人,就要有和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就要有能够生存下来的能力。

 自主、健康心理培养策略

一、鼓励自主发展。要引导学生充分学会认识自我,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自我认识,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二、强化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要勇于表现自我,更要善于表现自我,并不排斥要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在合作中,不仅要在适当的时机表现自我的智慧,同时,也要明白自身力量的不足。

三、营造环境氛围,健康的心理不仅要靠教育,更靠培养,还要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教师的师表,以及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等方面下功夫。

综上所述,教师不但要关心差生问题学生,还要关心好学生。注意观察他们情绪的细微变化,经常和他们促膝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点拨,指导,让学生们每天都能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