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的歌曲教学
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 张宁
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五年级三班的音乐课,我今天给他们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新歌《静夜思》,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歌曲,准备在同学们学会歌曲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唱、演演、拍拍、跳跳、画画、说说等来一个综合活动。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发声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说:下面我们来学一首古诗新唱,由现代的作曲家给古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谱的曲。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节了,我们想学唱有关歌颂祖国的歌曲准备演出,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们也想学。”……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国庆节,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来歌颂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吧。”“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如果我按照备课本去强行完成预定的教学歌曲《静夜思》,而不顾及学生的身心感受和渴望心情,显然不是新课程实施的原意。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更是活的。我们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抛开教案的束缚,抓住机会及时展开灵活教学。在这堂音乐课上,学生显得是那么的快乐和兴奋,他们的创造表现应得到鼓励,因为他们在这堂课上快乐的学会了歌曲。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堂课后,学生们更好的对每首歌都进行了认真的学唱,并进行创造性表现和感受,真正在歌唱中得到了美的享受。这不是我们新课标所要实现的吗?
案例反思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课本上的歌曲教学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这就导致了以上的一幕。如何来正确面对它,是我们每个音乐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歌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会唱几首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唱歌来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受到教育和陶冶情操。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通过恰当的教学,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从而诱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同样选择一些与当时的节气或“纪念日”相关的歌曲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比如,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就可教唱一首《五月的鲜花》,了解一下先辈们留下的歌;每到国庆前夕就可教唱一首《十月是你的生日,中国》,让学生们通过歌曲的演唱来祝福祖国、从而更热爱祖国;又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铃儿响叮当》,每到圣诞节快来临时,让学生们唱唱、跳跳就一定能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