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小班化分层教学给我带来成功

发表时间:2011-12-22 阅读次数:464
一.    课堂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怎样让有差异的每名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小班化分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由于进行了分层施教,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有较充分的表现机会,上课不再是老师与好的学生演双簧,把一些容易做的动作给C类生,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小组研究问题时,由于教师是他们的组长,他们组在受到A类、B类生的排挤,也不再有低人一等,及其自卑的心理,而是顺着教师的引导,逐步去完成动作。因为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难度较小,简单易做。在这组里,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表现自己(自己及时表扬与鼓励)。集体表演是让他们先表演,让他们真正找到“小主人”感觉,从而调动学习的主管能动性,然后再由B类、A类学生给你进行补充动作,将动作更完整化、优美化。这样,每个学生能够都会在学习活动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二.    尊重学生差异,给每个学生能够自由发展的空间
 旧的教学模式,使A类学生吃不饱,不能在体育课中淋漓尽致地发挥,而相同的条件下,C类生对知识接受不了,吃不消,怎样给每个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必然导致体育分层教学的出现。
  一个A类生说:“我认为分层教学很好,这样使我们可以更清楚第了解自己,把个人的才能发挥得更好,能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到底有多高。”
我想,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得到整齐划一的100分,二应该是再学习活动中让每名学生取得最大的收获。对C类生,要把最基本的技术动作知识理解掌握并且会简单应用,要求不宜过高。B类生在掌握程度上要求发展技术的提高。A类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性和发散求异思维。这样,全体学生都对体育活动充满了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因为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所以在分层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同的满足。
三.    使学生正确评价自身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分层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并且彻底消除了最大的自卑感,大大地增强了其学习的自信心,继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分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的运行机制,是符合教育学规律的,任何一项学习活动,如果是出自于学生“愿意”而不是被强迫,学习效果将会大大不同。同时,我们体育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自信,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做人,分层教学尤其是分层考试,明显地使他们信心十足,并能正视自身能力从而培养了其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