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浅谈文本再构在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文本再构在低年级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3-15 阅读次数:412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经验与教学理论方面都相当缺乏。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不断的学习探索,尤其是对于文本在构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这我就谈一谈我对于文本再构的一点点认识。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价值是: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上海市英语教研组提出了文本再构这一概念。然而“文本再构”这四个字初入我眼帘时,我对它感到既陌生又迷惑。什么是文本再构?为什么要文本再构?怎么进行文本再构?文本应该再构到什么程度?这一切的一切都存在着疑问。经过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以及参加了多次我区针对文本再构而进行的教研活动,尤其是聆听了朱浦等几位老师的讲座,对于文本再构我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什么是文本再构?顾名思义,就是对英语教材上的课文进行重新构造。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将教材上的知识点融入自己再构的文本中,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及应用。
为什么要文本再构?当我刚刚接触文本再构时,也曾有一个疑问: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编制的,知识点以及课文的难易程度也都是循序渐进的,这样的教材为何还要再构文本呢?因为我们教学时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目的不同,而教材是统一的,它无法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就需要老师基于教材,基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能力,基于自身的特点进行文本再构。
那么我们要如何文本再构呢?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1.
基于学情。在文本再构时,应该要先对学情进行分析。例如:我校是一所郊区学校,学生大多苏来自于郊区的乡镇一级一些外来的务工子女。这些学生的一大特点便是极度缺乏英语运用及交流的语言环境。大多数父母对于英语一窍不通,学生平时只在英语课上进行英语的学习,英语学习也基本上要在学校内完成。我教学的对象还有一大特点,那便是乐于交流,上课发言相当积极,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再构文本时,可多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们有话可说,也可通过合作将其表演出来,是课堂更加生动。
2. 基于教师自身素养及教学风格。
教师自身的态度、工作技能、掌握的知识等等都是再构文本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教师教学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教学经验相当的缺乏。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课堂掌控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在再构文本时,我不得不考虑再构文本时课堂的控制力。再构文本既要保证期趣味性,也要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教学风格也是再构文本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有些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比较稳重,你如果要他去上一堂很活泼,需要很多肢体语言,文本中有很多可爱卡通人物的课,那么他很难做到与学生产生共鸣,将其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
3. 基于教材。
基于教材,对教材二度开发是文本再构的重要途径。再构文本时一定要立足教材,抓住教材的知识点。当然再构文本不仅仅意味着提高和拓展。有时再构文本也要对一些较难的句子、语篇进行简化,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例如:在2A
M2 U1中,课本上有一句话是:"But I can't
write."但是对于学生来说“but”与“can't”都是新词,两个新词出现在同一句句子中,学生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再构文本时,我采用了如下语句:I
can't fly. But I can write.句型来简化句子。
文本应该再构到什么程度呢?文本再构分为三种形式。
  
一.创设情境,通过进入故事情境感知语言。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一节课35分钟,如果要求他们认认真真地听台上老师讲课,跟着老师一步步读和说,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再构文本时,我们应该注意要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创设他们能在生活照那个体验到的情境,并辅以他们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教授1A
M4 U1时,我引入了动画人物麦兜的形象,创设了麦兜去农场看望朋友的情境,将要教授的单词:pig, duck, horse,
chick作为麦兜的朋友逐个引出。通过动物明星们之间的对话,使整堂课过渡自然,始终处于一种轻松的氛围中。
二.语篇再构,在阅读故事内容中感知语言,演绎故事角色中运用语言。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较小,思维方式简单。对于教材上的一些词汇与语句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尤其是对于Enjoy
a story部分的理解存在着问题。在上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听了庄老师关于语篇教学的一些观点后让我茅塞顿开。庄老师例举了2A M3
U3第三课时的语篇教学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她所再构的文本。首先,她的课由两个场景构成,场景一为场景二做铺垫,说明Ginger去sitting
room的原因。虽然场景一只为我们故事的展开做铺垫,但是她在辅助文本中也充分突出了Ginger's
naughty,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在场景二的主体文本中更是通过相同句式的叠加,强调了Ginger的顽皮。虽然在再构的语篇中没有出现“naughty”,可是我们通过整体呈现的语篇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了Ginger's
naughty。这种教学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的对课文的理解,也使学生们更加喜爱Ginger,喜爱上英语课。
语篇文本的再构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课文文本中的内涵,又可以让我们了解英语蕴含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好的学习英语。我曾经听过一堂区级研讨课,该教师根据Mother’s
Day再构了一个文本,讲述在这一天主人公想到的几种为妈妈过母亲节的方式。在这个故事中,虽然未明显地说出在母亲节上要为妈妈做什么,但是在故事的整个流程上就能够了解母亲节需要做些什么:可以为妈妈减轻负担而做家务,可以送康乃馨给妈妈,可以给妈妈写封信,也可以在妈妈下班的时候等在家楼下。整堂课无时无刻不渗透着一份情感和关爱,将母亲节这个外国的节日自然而然地带入到中国孩子的生活中,走进学生的心中。
在再构语篇中,对话形式的语篇也是我们再构时的一个重点。以对话形式再构语篇,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动一动”、“演一演”,也可以经常在课后听到学生们将课上学到的对话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词句再构,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句子等形式感知语言。英语课本上Listen and
learn中的单词都是以单个出现的。在我们教授单词时,往往要将单词放入词组、句子、儿歌中,这时就需要我们进行文本的再构了。在教授1B M4 U1
"Activies"时,面对四个单词:ride, skip, play, fly以及一个基本句型"-- What can he / she do? -- He
/ she can ...",我进行了文本再构。最终以儿歌的形式将四个单词都串联进去。What, what, what can he do?  He can,
he can, he can ride.
       What, what, what can he do?  He can, he can, he can skip.
       What, what, what can she do?   She can, she can, she can play.
       What, what, what can she do?       She can, she can, she can fly.
教师不应该是课程实施的奴隶,而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相信在“文本再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能够更好的使用教材,是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