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单语文的实质是什么?
简单语文最早我是从崔峦先生那儿读到的,他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后来,张庆先生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很赞成他们的说法。举个例子吧: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在1997年全区毕业统考,3000多名学生中,前17名是该班学生。邓治安主任前去调研,该班语文老师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老师,但是,6年来,她抓了两件事:一个是读,一个是写。即大量读课外书,每天写日记。抓了读写两个字,语文成绩就这么优秀,全省为之惊叹。大家看,教语文是不是很简单?
简单语文的实质是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它不纯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常态语文。如果忽视了读和写,也是教不好的。
2、清人章学诚所主张的博约关系是一种以约驭博的治学思想.其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和学术背景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治学思想对其后学术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但是也有一些同仁提出这样的观点,就是“其实博和约是不可分割的,都得兼顾”。学生也很想了解先生提出这个观点的时代背景,以及是如何理解博约之的辩证关系的?
章学诚所主张的博约关系是一种治学思想。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专则成家,成家则己立矣。”意思是说,做学问始乎博,终乎约。读书开始要博览广取,然后集中攻读。治学和语文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边的“博”和“约”,是讲的读书要广泛阅览,扼要地吸收。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这对我们语文教学很有借鉴,我们应该交给孩子这个方法。
3、新课程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简单语文如何做到简单阅读。请于老师作答!
文章一旦成了课文,它就有两重意义:一、内容意义,二、形式意义。阅读教学不但要“披文得意”,而且“披文得文”,也就是说“意、文”兼得,因此,钱正权一再告诫我们,不要把阅读课上成理解课,阅读课主要的目的是“得文” 通过“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读中知道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即要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千万不要把阅读课上成讨论课,把教室变成论坛。
4、简单语文是不是和深度语文相对而言的?立足之依据是什么?
简单语文,我理解,是指教学目标简约,教法简洁,它强调的是读和写,对深度语文我没有研究,如果它指的是教材要挖掘得深,我也赞成,但要有度。深度语文如果指的是拓展——由课内到课外,扩大阅读量,那么我更赞成。这种提法,和简单语文是一致的。一个人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有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在读的过程中,要会品味,即品词、品句、品段、品篇。
5、教语文,能不能像教数学一样反复地练习?如果像数学一样注重训练,人文精神又如何渗透?
大家牢记课标的一句话:语文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书是最重要的,要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有的东西要反复训练,比如写字、朗读、作文。这都是一种技能或者一种能力,凡技能和能力都必须训练才能形成。关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请大家记住张天若先生的话:“课文读懂了,思想教育就跑不了,老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老师也是一本书,老师这本书里要更有“人文性”,而且老师这本书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课文中的人文性。所以有人说,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愿我们一起做个好人,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