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简单语文”的提法真好,它给广大一线语文老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学应力求简单!而简单不是“粗糙”,不是“简单化”,它仍然追求教学的高境界——真实、扎实、朴实(崔峦语)。“简单”是一个相对概念,有简单就一定有复杂,只有“复杂”作为前提,这样的“简单”才会有保障,才不会沦落为“简单化”。简单的是语文教学的设计与操作,而复杂的是什么呢?
简单语文,首先目标要简约,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作、习。再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这个要严格要求,训练到位。一个人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字词句的训练有了,语感训练有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在读的过程中,要会品味,即品词、品句、品段、品篇,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讨论课。因为有些讨论并不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给学生留下的是字词、是语感,是不可言传的感受。复杂,大概是指讲得太多,太繁琐,讨论得太多,开掘得太远,增容得太多,使语文教学变“胖”,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要么指的是声光电一起上,弄的学生头晕目眩,使语文味儿少了,我对复杂语文没什么研究,只能说这么多,谢谢!
7、简单语文,是否意味要摒弃课堂上的一些花样,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简单语文是要摒弃课堂上的花里胡哨的东西,语文教学要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阅读能力是读来的,读才能得“文”,才能知道遣词造句的奥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美,感受表达形式的美。下面给大家背诵一段文章——“三国演义第五回,作者用62个字描写惊心动魄的战斗。曹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这段文字第一没有正面写战斗场面,完全用的侧面描写。但是从侧面描写中,可以感受战斗的激烈,关公的英武。第二,作者以酒作了侧面的铺垫,华雄被斩,酒还没有凉,写得何等精彩,文字何等简练,写法何等绝妙。如果看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哪能得到这样的感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语文要“意”“文”兼而有之,必须读书。
8、语文要“简单地教”,是否要简单地读,怎样读才能获最大的益?许多学生读了很多课外书,为什么不见成效?
语文教学要得法于课内,激趣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果学生的确读了很多书,而且边读边想,精彩处要记忆,那么,他的语言积累会丰富的,语感会强的,写作能力也会提高的,不要强迫学生看书,强迫,即使看了,也是没有用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9、简单语文对于学生把握语文学科可能很有帮助,但它会不会影响语文博大的内涵和丰富的美感?就像快餐一样,是简单了,但仅仅能填饱肚子,可是营养不足?
简单语文不是快餐,恰恰相反,它是慢功。它讲究的是读背写,讲究的是积累。“厚积而薄发”,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书读过了,怎么能担心没有营养呢?
10、提倡“简单语文”固然很好,但是它和考试中的出现的难、繁等怪题有否冲突呢?
书读多了,作文写好了,就不怕考试。举了例子:1996年,我带的一个班,有48位同学,我和杨晶抓的就是两件事:读和写。6年下来,学生人均背古诗文130多首(篇),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很少做练习题发下来我也不做,但是,考中学的时候,我们班在全区语文均分第一,02年高考,48位同学,有41位考上大学,抓读书和作文,不要担心考不好,也不怕怪题和难题。因为怪题和难题不会有市场的。
11、我所理解的“简单语文”,是对当下语文课语文本体失落的回归。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教材(文本)是新娘,拓展文本是伴娘。很多语文课,伴娘花枝招展,装扮时髦,远比新娘漂亮。而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往往忘记了新娘而记住了伴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若就本教本,容易被人诟病为因循守旧,视野狭窄;大量拓展,则被人说成花里胡哨,不务正业。请问于老师,您怎么看待文本拓展这个问题?如果是适当的拓展是必要的,那么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拓展是有效的?拓展的尺度如何把握?拓展的时机如何把握?
我认为,课堂上要“举一”,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课外一定要拓展,否则不能形成语文能力 ,凡是语文能力好的,都是喜欢读书的人。
12、简单语文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有何要求?为了达到此种要求,教师平时应如何修炼“内功”?
老师要是个读书人,要能写点东西。老师善读善写,学生才能善读善写,这是叶老反复教导我们的。当然,如果老师爱好广泛,多多艺,他的学生的潜能必然能极大地开发出来。美国有一所中学(名字忘了),出了不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专家一调查,发现这所学校有许多才华横溢的教师,于是,他们得出这个结论:学生跟着才华横溢的老师教学,就会很快成才。
13、那么我们老师在简单的背后应该做些什么?请于老师从宏观(语文教学)与微观(课例的整体设计、导入、拓展等)的两个方面来手把手地教。
一线的老师特别关心微观的操作,我非常理解。宏观就是要记住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怎样学语文,怎样教育文,就是抓住读写两个字。下面举一个课例,从微观上说一说。《翠鸟》教学实录
14、有人说语文“倡简”是针对当前纷繁的语文现状而言的,或者换个方法理解,是不是语文倡简只是一段时间里的事情或者是特定空间里的事情。还是应该把倡简作为一种原则,一种教学语文应有的类似法则的东西。这是一种原则,因为它道出了学语文、教语文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