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识字:
育贤小学把语文概括为三个字“识读写”,语文就是要简单求真。写字看似小事,但却关系重大。例如日本大公司招聘,先写一张简历,看字迹如何,以字取人。中国人有句古话:字如其人。写好字可以避免粗枝大叶、独断专行的毛病,培养孩子的细心,为别人着想等良好品质(郭沫若)“识、写、读、作”。写字有很大的育人功能。习字借鉴了古人的方法,从临贴开始,从正楷到行楷到草书,让孩子循序渐进的练习。写字能写出人的气质精神来。字无百日功。“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是我们徐州提出来的基础要求。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当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一位老师将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做高考试卷,结果平均分只有30多分。这时我就想起了爱因斯坦这句话。所以我们要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写字就是能令孩子终身受用的。台湾、香港的课标中都有小学生要会欣赏鉴赏字贴这一项要求,十分得视写字。我们也要引导孩子欣赏各种字帖。看书法作品是种享受,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这种美,欣赏这种美。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欣赏一切美的东西。
关于读书
语文教学要抓住“读”字不放,千法万法,朗读是根本之法。讲解、分析是死的,分析语文仿佛是把一个好看的花瓶打碎,拿着其中的碎片问大家美不美一样。“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真的把课文都好了,一切都有了。例如:“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老舍先生很想去看看草原,这次,终于看到了草原,表达了一种兴奋的心情)
要让语文教师把字练好、把书读好、把下水文写好,即使不写教案我看也行。“备课于心,备课于本”。真实、朴实、扎实(朱作仁教授)读的训练要扎扎实实进行。由正确流利到有感情,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文章中精彩之处教师要点到。例如《荷花》“挨挨挤挤地”,就包含着情感,在叶圣陶眼里,荷叶都是有感情的,就像亲密无间的朋友。“冒”字里面也含着生命力,联系上文也可看出荷花在茂密的荷叶里长出来是不容易的。
在考虑教学时一定要千方百计让教材升值,千万不要只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师要有自己的创造。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必须把握好教材。读要读出聪明来、读出方法来。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中一段“掠、烧”。会读出的人能把一句话读成一幅画面,读出几句话。读书加入自己的想象是最后读书的。
读不仅是课堂的,得法于课内,激趣于课内。课标: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文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资料那习题不好让孩子写好字,读好书,写日记。读课外书是最重要的作业。语文能力是做题做出来的。多读多背多写是真谛。
年轻教师要读书,读自己,每教过一节课都要反思。对孩子们终身受益的东西是什么呢?第一抓背诵(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大量古诗,小学毕业学生能背三百多首诗文)记忆力是可以锻炼的,先慢后快,越背越快。第二抓读书,读整本的书。这才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忘不掉的是习惯,思考的习惯、读书的习惯、观察的习惯,忘掉的是死的知识。所以教书要教出灵性,教出聪明,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喜欢作文。
关于习作
我要求孩子天天记日记,一周之内有一篇日记像作文就可以,其它有话则,无话则短。老师们要为孩子们着想,孩子们也很苦。苦就不堪言。写是思维的体操。我也建议年轻老师经常动笔写写。如果你写的文章感动了自己,就是好文章。提倡用叙事的理论写体会。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受欢迎,因为他都是写的自己的体会。我的文章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关在书斋里写出来的。要让孩子写好作文,教师自己一定要写。
写作文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我
我这个人
嘿,我这个人
哈哈,我这个人
唉,我这个人
猪八戒变成“猪九妹”学生就愿意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