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的教学方法。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②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影响着学生生命的发展。同时,由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所占课时最多,所花精力最大。所以,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掌握阅读教学的理念。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包括:对话阅读、探究性阅读 、个性化阅读、体验性阅读和多层次多角度阅读。
可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好了阅读教学的概念,就把握好了阅读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呢?
(1)、开启内部学习动力,导向多条学路。
叶老曾说:“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是教学的最高境界。”③若要实现这样的转化,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开启学生的内部动机,把教学的关注点由“教”转到“学”,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怀。开启学生内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确定阅读的方向,重视学生的质疑,导向多条学路。当学生经过初读,对文章有了整体的、粗略的理解之后就走向了深入的精读环节。精读时深入探究什么不应由教师强硬规定,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化质疑中产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质疑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初读充分与否。粗浅的初读学生时常提不出深刻的问题,洞悉不到深入探究的方向,因此需要教师的疏导与引发。另外,教学还可以在全面开放的氛围中,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徐徐展开。一开始,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环节:“这篇课文你们最想研究什么?”当学生要探究的问题不能覆盖教学内容、指向教学重点时,教师可及时出示学习目标或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目标,等明确教学重点之后,让学生再对比、调整、补充自己的探究内容。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初读之后更是扩大了这种差异,因此每个人欲要深入探究的点就呈现出不同:有人发现了课文重点,认为应该探究;有人产生了困惑,盼望攻下疑难;有人对某些内容内容感兴趣,引发了探索的欲望……这些都可作为深入探究的内容,深入走进文本的切入口。当学生捕捉到这些切入口后,教师要引领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历程,这样,便可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条学习思路。
(2)、展开立体对话,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阅读和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④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阅读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应量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和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⑤ 学生的每一条学习思路都是一个信息系统。不同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的学习思路,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对话。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教师如何以教学重点为核心,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学习思路的有机交流?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和文本产生对不同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是对学生智慧的尊重,它能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的轻轻地品读,有的静静地思考,有的在小声地交流……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因需要自选同伴或与教师交流研讨,等问题解决后重新回到自主探究的空间。
(3)拓展个性思维,引领学生走出文本世界。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全部世界才是学生的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⑥语文教学不应只体现在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语感、发展语言能力,还应带领走进大千世界。教材是有待开发的资源,教材背后是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习惯的需求不同,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设计问题,同时,所提问题要关注多元的反应,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才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才能使课堂呈现出信息多向交流的生动活泼场面。如我在上老舍的《猫》(人教版第八册)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知道课文写什么内容了吗?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几只猫?找出你的理由来,可以跟前面的同学交流。”一会儿,议论声起,然后,小手如林。我问一位手举得最高的学生:“你觉得课文写了几只猫?”他大声地说:“两只猫!”坐在他后面的同学马上反对:“不对,是六只。”全班大笑起来。我温和地请最先发言的学生来说明原因,他说:“写的是大猫和小猫。”我会心一笑,说:“有道理。那么怎么说是六只呢?”后回答的那位同学说:“书中明明写着,贪玩的猫、抓老鼠的猫、古怪的猫……”全班又是一阵笑声,我也笑了“是啊,我也觉得有很多猫啊!”一些同学在下面小声讨论:“只有一只猫吧?”……在这样的课堂中并不急着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也没有给学生什么标准的答案,只是让学生去争论、思考、探索。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以教材为源点,引领学生走出文本世界,进入文本背后自由发展的广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