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
生活处处皆语文。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通过讲故事、诵诗文、看录像、学包粽子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俗的由来、各种习俗,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导入:同学们,生活处处皆语文,端午节在我中华大地上已经根植了千年之久。它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提到端午节大家肯定有很多话要问。(生问,板书)
为了迎接今年这个端午节,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端午,研究端午,探寻端午-------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一、探寻端午由来
你所了解到的端午起源是什么?
1、屈原的故事
2、伍子胥的故事
3、纪念孝女曹娥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让学生学会讲述,听的同学学会倾听,然后发表自己的收获。
二、体验端午风俗
1、吃粽子
2、赛龙舟: (观看视频)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3、佩香囊、悬艾叶菖蒲
4、系五彩线
5、悬钟馗像
6、饮雄黄酒
7、游百病
---------
在介绍的过程中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视频。
三、感受端午文化。
1、端午儿歌:
其一:
吃粽子,蘸白糖,五月初五是端阳。
五彩线,手腕绑,龙船下河喜洋洋。
其二: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菖蒲插在门框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那儿都是端阳!
其三:
五月五,过端午,妈妈忙把粽儿煮,划龙舟,敲锣鼓,家家户户庆端午。
其四:
一、二、三、四、五,
家家户户过端午。划龙船,敲锣鼓,
包粽子,真忙碌。钟馗老爷最威武,
挥宝剑,把妖除。插上艾草和菖蒲,
排好香果来祭祖。天气热,要消毒,
挂香包,有用处,雄黃酒,洒庭户,
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
家家户户过端午。
打节拍大声朗读。
2、端午古诗:
五月五日梅 尧 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 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 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 显 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 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重点学习陆游的《乙卯重五诗》。
3、端午散文:
端午日 沈从文
快速读完这篇短文,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4、端午邮票(欣赏,看看邮票上有什么端午因素)
四、展示各小组的手抄报,并作介绍。
五、课后延伸,你还哪些想法。需要大家继续探讨。
六、观看一段视频,总结:有人这样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色”。只有除夕吃饺子、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
七、小试身手:
请你策划一次端午节的班队主题活动方案,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