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15——2020)

作者:区实验二小 发表时间:2020-12-01 阅读次数:204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

五 年 发 展 规 划

20159-20207月)

20153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山东省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源于1941年成立的私立兴亚学院,1949年正式命名为青岛濮县路小学。1996年因校舍改建搬入青岛四川路第二小学,后两校合并为青岛四川路小学。1999年新建教学楼在原濮县路小学校址落成,学校回迁青岛濮县路10号,61日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正式命名并揭牌。虽几经变迁,但学校依然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形成了平和、包容的学校文化,拥有了海纳百川的学校精神。

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做为“山东省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学校”,自命名之日起,就以追求民主化,高质量的教育为教育理想,秉承“主体、开放”的办学思路,在传承、创新中谋求可持续发展。

学校近三年,以小班化教学为突破点,以科研为龙头,深入开展“主体能动教学法”的研究,通过十几年的研究,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及操作模式实践总结了主体能动教学法的宝贵经验,成为市南区十大教学法之一,在全区推广,编辑出版了《主体能动教学法》一书,并承担了市南区小班化教学联盟组长学校。

学校秉承“做最好的自己,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挖掘、丰富自2001年启动的“花仙子”实践体验活动内涵。从最初的种植活动,到与习作指导相结合的做中学活动,再到“七色花”美德育人,成就“七色花”美德少年德育品牌的打造,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创设校园良好的生态育人环境。涌现出青岛市美德少年、山东“齐鲁好儿童”,山东“齐鲁小名士”、全国优秀少先队员。“七色花美德育人”品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而然萌发,生长,并在日常的教与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走向成熟的。学校先后承办了青岛市南区现代公民教育展示暨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青岛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论坛暨主题班会公开课现场并做经验介绍,获得青岛市“道德讲堂”示范点,青岛市十佳德育品牌称号。

加强校本研修,助力教师成长,学校采用“雁阵式”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即创建由校长牵头——骨干搭平台——全员跟进的从“人字形雁阵”到“一字形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学校成立了多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有具体的任务,如:科研工作室——引领读书实践工程;心理工作室——指导校园积极心理学;班主任工作室——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名师工作室——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学校还制定了《工作室层级评价标准》和《工作室评价细则》。现在,各工作室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在“雁阵式教师团队”建设中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雁阵式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目前学校有市区教学能手 23 人,占在岗教师总人数的 52%

为满足学生多元个性发展的需求,学校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开发了七色花多元能动课程。以国际跳棋特色课程为龙头,以“兴趣走班课程”、“特长社团课程”、“实践研究课程”、“心灵美德课程”四大板块为主框架,采用大小课时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等方式,让每个孩子有参与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尝试开展了“家长讲堂”。

我校家委会建设和家长学校各项工作正日趋完善,管理正逐步趋向规范,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实践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家长郝军女士光荣地被评为青岛市第三届“教子有方十大优秀母亲”;王璇女士被评为“青岛市十佳读书明星”;学校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示范家长学校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国际跳棋特色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公益明星学校” 等称号。在山东省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中获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面临的挑战

1.学校“主体能动教学法”、 “七色花美德育人”的研究已进入瓶颈期。这两项研究虽然进行多年,并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下一步应从哪些方面深入下去,两项研究如何互补,这是我们面临的思考与挑战。

2.小班化教育的核心要求与学校教师研究能力有差距。学校是山东省小班化实验学校,但是教师对承担小班化教育研究责任与要求,以及对小班化教育的理念认识尚未完全到位。尤其是如何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有效进行个别化教育策略的研究还不深入。

 3.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现行条件的差距。学校要加大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校的发展,但是学校办学场地小,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不足,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限,缺乏专业人员都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

三、发展机遇

    1.深化课程改革,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指出:“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随着深化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落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断提高,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

2.青岛市深化小班化教学研究,给学校带来的机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转发市教育局关于推进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小班化教学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要以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实施小班化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育观念、育人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水平。

3.“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该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市南区将以“教育信息化率先发展”的思路为指引,推动教育理念和制度体系的积极变革,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积极主动探索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加快开发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建立灵活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和构筑教育云资源平台,将为学校的发展搭建平台。

第二部分  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以主体能动教学法研究创新为动力,以美德育人提高育人质量为根本,以科学管理为抓手,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小班化教育特色。

二、指导原则

 承接性原则。新一轮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与上一轮发展规划要充分的承接,坚持在传承中发展;

前瞻性原则。高位推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使其既立足于现实,又具有前瞻性。

全面+个性原则。把育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持续发展原则。以学校健康、和谐发展为保证,始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始终保持学校有旺盛的发展态势;始终保持学校有充足的发展后劲。三、办学理念。

(一)办学理念

    做最好的自己 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该理念阐释为

    最好的自己:让美德占据心灵,遵纪守法,言行符合公共道德规范,心中有他人。沉静、善思,善于用自我成长的方式解决问题,扬长发展,我能行!

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树立终身发展的意识,发现、展现自身美德,善沟通,会合作。自信、友善,在帮助他人成为最好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培养德高能强小公民,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打造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的名校。

办学目标的解读:

让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在此基础上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个性化的兴趣爱好,为将来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不断深化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并形成小班化教育的特色,在全市具有影响。

(二)育人目标

  培养具有“沉静、善思、自信、友善”个性品质的学生群体,使每位学生能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育人目标解读:

“勤学、发展、探索、创造”做为学校的校训,立足现在指向未来,小学阶段六年,要“让美德占据心灵”,在学生的内心“播种七色花,铸就好美德”,培养具有“沉静、善思、自信、友善”个性品质的学生群体,使每位学生能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助人为乐。

(三)近五年目标

五年总目标:深化七色花小班化教育特色 打造市南西部名校

分学年度目标及成功标志:

 2015-2016   归纳整理学校前期小班化教育经验,明确小班化的教育内涵。

2016-2017   架构小班化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小班化教育特色。

2017-2018   深入研究小班化教育的特色

2018-2019   小班化教育特色教育初见成效,形成特色。

2019-2020   形成经验,在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主要任务和举措(见附件4

第四部分  重点项目(见附件5

第五部分  规划实施与监督

一、组织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在实践中得以真正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五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建立部门责任制,将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分解,实行分层管理。明确学校各部门的规划分工与责任,同时在定责的基础上,合理授权,强调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二、资源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提高对员工的服务,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切可能的物质保障。

三、自评机制

(一)建立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责任分工到人。

学校成立学校自评领导小组:

  长:张   

  员:辛文颜   孙晓艳  王涛   张艳

学校成立学校工作小组:

  员:王庄本 李媛  金迪 高越 俞嵘  高越 穆洁 彭德顺 吴剑

学校将按照指标体系按照从A-C级指标分工负责,一般是领导小组成员承担A级指标、工作小组成员承担B级指标、其他教师及相关人员承担C级指标。学校组织教师按照所承担的指标体系进行学习,并对照学校工作逐一完成自评工作。

(二)建立自评机制,检验工作成效。学校形成严谨、科学、有效的校内自评机制,即“解读体系、分口自检、分口自评、阶段反馈、形成报告”五段式自评机制。

1)解读指标体系。首先各位校级主管领导要组织各自对口的成员认真学习学校三年规划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说明,然后要求具体工作人员要对照指标体系认真解读,明确指标说明所代表的含义,以便于明确工作目标,内化以指导实际工作;

2)分口自评自查。每学期对照学校三年规划指标说明分别自检材料,先进行自检自评,查缺补漏,以检验平时工作中的成效。

3)上交分口自评报告。各负责人针对二级指标的负责内容形成自检报告和档案目录,对于未完成的项目要说明扣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