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动课堂部分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教学研究
为保障在线教学质量,学校居家学习领导小组通过“晓黑板”直播课堂对全校六个年级14个教学班的网上教学进行网上“推门听课”活动,及时沟通、关注一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学校专门成立“居家议事厅”“区实二直播课堂讨论群”等,随时解决老师们居家教学和直播技术上的各类问题。教导处组织老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将网上授课所用的所有备课、备课资源、课件、作业检查反馈、作业批改的截图,以个人名字命名后打包发送到学校云平台、微信群,由学校教导处进行基础业务的月评估检查,夯实线上教学的实效性。
复学后,学校立足实际,摸清学情,分析研判,构建“三层六步”衔接模式,切实做好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助力“悦动课堂”有效开展和扎实落地。
校级干部制定周密術接计划,密切监控衔接流程,科学调整衔接思路;年级组长、班主任做好年级师生健康衔接监控;学科教师全面调研学生学习状态,确保每位同学顺利、轻松、优质过度,压实三个层面的责任。
通过学习清单自测、分层学习辅导、重点难点知识巩固进行三个层面的学业复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精准指导悦动课堂教学开展。通过组织召开全体教师会,做好学生的个性学习指导,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开好三个层面的指导会议,做好教材分析、质量监控、居家教学经验分享,让悦动课堂更有实效。
做好教学、心理、体锻三个层面的衔接;加强课堂巡视、作业检查;卫生、纪律管理;学习习惯养成三个层面的督导,保障悦动课堂高效落地。同时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 发起“致敬抗疫英雄,争做学习标兵”和线上与课堂教学高效衔接标兵评选三个层面的活动,不断延伸悦动课堂内涵,促进悦动课堂有效评价。
(二)提质减负
学校采取“八举措”,切实做好线上和复学后教学工作,确保教学提质增效。通过加强思想引导,通过加强宣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我检测;用好线上资源、通过提供多渠道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师生网络教学提供多样化选择,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制定学习指南,统筹编排线上教学课程设置、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任课安排、教学进度计划等,规范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确定学习內容,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展线上教研,教研组带领教师梳理教材,分享居家教学妙招,为教师教学提供支持,助力学科教学,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学校成立教学督查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牵头,通过不同层面的巡査,对课堂教学、设备操作、学生考勤、课后作业等不同方面出现的问题以点对点、备课组视频会等形式进行反馈,巡査中发现的亮点及好的方法及时共享供大家学习借鉴;全校各班发挥小组力量,实行组内内相互监督,既减轻师生负担,也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互助协作的能力;注重家校合作,通过线上班会、家长会,为家长提供科学建议指导,引导家长科学做好学习指导。
二.阶段成效
全体教师科学谋划、严抓落实。通过“课程引领、课堂悦动、教研助力、作业提质、评价跟进”五步居家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居家教学力,提高学生居家学习力。学校科学构建,打造七色居家课程体系。通过学科学习支撑,问题解决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校协作,共同推进学生居家学习工作。居家期间,学校全体教师共录制录播课2000余节,直播课900余节左右,参与教师40余人,学生视频学习参与率近乎100%。
(一)“晓黑板”“qq”“微信”多平台护航授课运行
学校根据“延期开学、按期学习、保证质量”的原则,提前谋划、率先测试、精准培训、科学安排,保障悦动课堂利用线上课堂有效落地。学校专门成立“居家议事厅”“区实二直播课堂讨论群”等,随时解决老师们居家教学和直播技术上的各类问题。明确:直播课,并不是把传统课堂照搬到线上,而是根据线上教学特点调整了悦动课堂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重构了教学内容及课堂环节。通过举手、答题等功能和即时、畅通的连麦答疑讨论渠道,能准确、快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线上悦动课堂同样精彩!
(二)四步联动 快速提升线上教学水平
针对大部分教师缺乏网络授课经验的现状,学校将直播、录播、授课小技巧,录成一个个精美的小视频转发给老师们,通过四个步骤破解困境,为特殊时期的顺利开课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开展网格化管理,组织各年级学科成立线上教学领导小组,提前进行“晓黑板”测试,做到教师要学的领导小组要先学,教师要用的领导小组先用。
二是建立各年级班级学科单独微信交流群,保证居家学习效果。
三是开展课程培训。筛选各平台优质培训课程,结合开展教师在线培训。
四是开展专题指导。针对本校教师在云端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主要矛盾,进行专门指导,助力教师快速通关。
(三)“线上+线下”悦动长效 学有所得
学校组织班主任了解学生居家学习情况,通过家长们的文字,不难看出,家长们对学校云端教学的效果还是非常认可的。家长们表示:网络教学使得学生的疑问能够在短时间得到解答,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线上上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讲,线上上课,将以往上课模式的“一对多”变成了老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通过在群里讨论问题,发表观点也达到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而且和传统线下上课相比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
(四)狠抓常规不放松 严细实恒夯基础
在线上巡课推门听课的同时,学校教导处还组织老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将自己网上授课所用的所有备课、备课资源、课件、作业检查反馈、作业批改的截图,以个人名字命名后打包发送到学校云平台、微信群,由学校教导处进行基础业务的月评估检查,夯实线上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做到家中授课重实效,线下备课重落实,极大促进全校云端教学的开展,大大提高了线上授课的实效性!
三.存在问题
学生两极分化差异较大,教师怎样有效利用线上+线下,找准悦动课堂切入点,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阶段,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将继续深研悦动课堂“三六”模式,在新型教学形式下探求更为有效的线上+线下悦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悦动课堂实效。
海洋教育部分
一.工作推进情况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确定海洋教学内容。
海洋组老师们,通过网络平台展开教研,集思广益,从课标落实、教学方法、学生评价、学科整合、德育渗透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内容,认真备课,有计划高质量的完成海洋视频的录制。
2.有效开展课程设计,确定海洋研究重点。
积极探索开发适用于线上教学的海洋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为学生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海洋研学指南,指导学生独立研究,主动探索,做学习的小主人,做海洋的探秘者。
海洋组紧跟市南区海洋教研步伐,认真备课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积极参与区教研活动,在市南区教育中心统一组织下,师生一起参与了由题为《别样脚步探究海洋奥秘》的直播课堂,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海洋线上研学。这次活动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海藻的分类、各种海藻生长的自然环境、生长习性,一起探究了海洋生命的起源。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懂得了海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藏。本次学习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海洋、保护多姿多彩的生命的海洋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海洋研学能力。
3. 精心开展妙招收集,提升海洋教师能力。
海洋组的教师们从实际问题出发,想办法、有做法,教学妙招不断涌现。为学生提供海洋特色课程,提供各种海洋素材,增加学生对海洋知识的储备,激发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利用网络资源,从中找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感兴趣的海洋科普知识或者海洋实验,剪辑录制成视频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科学知识或者与家长一起完成实验,并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发送在微信群里,与班级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阶段成效
1.居家期间,海洋教师积极开发线上海洋实验课程。低年级以海洋认知课程为主,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感受海洋丰富资源;中年级以海洋实验课程为主,手脑并用,将有趣的海洋实验室搬到自己的居家学堂;高年级以海洋STEAM课程为主,将探索海洋的研究成果与多学科进行融合,通过海洋绘本故事,引发大家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一系列的海洋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不断获得丰富的海洋知识,使海洋研学活动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2.学校在“保护海洋生态”主题活动中,带领学生参观由青岛市科协和市南区科协为学校合力打造的海洋主题科技馆,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海洋文化魅力,传承海洋文明。学生通过参观,了解多种海洋生物、“潮汐发电”原理、海洋生态链、身临其境探究流体形态;观看3D海洋立体书;借用VR技术探索海洋奥秘。
三.存在问题
1.海洋教育教师多为兼任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指导。教师不熟悉教学方法与教材、缺乏完善的教材交流平台、缺乏实际的海洋教育示范教学。
2.要更好的挖掘学校海洋文化建设环境育人功能。目前只有班级板报开设海洋角,对于学校海洋特色文化阵地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将继续通过组织有趣的海洋小实验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海洋知识的兴趣。同时希望通过海洋科学小实验将学生们科学素养的培养从校内拓展到校外,提高学生们亲海、知海、爱海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探索研究的兴趣。同时将及时梳理,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区域海洋教育资源,与海洋实验室或海洋实践基地进行合作,使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丰富的海洋学习资源,提升学生海洋品质。
校本研修部分
2020年突如其来疫情,让学校在向更高水平现代化建设迈进的征途上有了新的挑战。本学期学校围绕着区域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结合着教师内在需求,探索“点、线、网”三位一体线上教师培训新路径,全方位为教师提供最有营养的指导,提升了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快了教师成长步伐。总结如下:
一、精准摸排,找准教师专业培训需求点
长期以来,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形式长期居于一种从属地位,并未真正走入学校教育的中心,此次疫情充分暴露师信息素养偏低的问题大力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成为紧迫又现实的问题。
学校通过广泛调研,摸排,了解到疫情期间,老师们在线教学信息教育素养不足,学校马上调整培训计划,找准教师居家教学的起点,未雨绸缪,预判在前,研究在前,部署在前,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晓黑板,对老师进行了线上培训。如“如何做好在线教学”“线上授课必备技巧培训——如何上好网课”
“聚焦金课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打造信息技术的金课”等系列培训,使老师迅速掌握了相关计算机软件、网课直播系统的使用方法。正因为找准了培训需求点,线上培训才会有的放矢,让老师在思想上蜕变、精神上升华、业务上精进。
二、“线”上培训,挖掘师专业发展的着力点
线上教学的开放性,共享性,使得原来相对封闭的课堂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课”,传统行政班概念在线上教育中得到淡化。面对网络时代挑战,主动适应和融入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每位中小学教师面前的必修课。
学校以现代化晓黑板平台线上培训为纽带,进行线上培训,教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结和互动。例如:学校用微信群,先把一些使用晓黑板的使用方法,以必修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让老师掌握直播课堂的基本方法;个别问题单独指导;共性问题,录制视频,推送给老师在进行个性化培训;开设直播课堂讨论间,大家互帮互助,组建线上学习共同体,分享在线教学经验,在交流探讨中唤醒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随时答疑,培训过程跟进,方法跟进,评估跟进,这种基于群体的合作培训学习,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认同度和幸福感。
三、“网”络资源,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点
教师培训以往主要依靠专家讲座、校本研修、纸质阅读等方式实现。疫情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内容获取极其便捷、学习资源极其丰富、选择更加多元的平台。学校分管培训干部“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中小学校长教师之家”“学习强国”等公众号,先进行自学,观看,筛选、做好教师教育的培训信息的资源统整,有选择地将“一线教师必备在线教学攻略集” “网上教学资源”、“网上教学组织方式”等培训课程推荐给老师们,让老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自主研修,通过线上学习,找到实现自己教育梦想、展现个人教育情怀的广阔舞台。线上培训满足了教师个性化、自主化专业发展需求,为促进教师成长提供更多的机遇。
四、“面”全向全体,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生长点
学校邀请了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董主任、教研部杨主任及数学教研员梁老师到把脉课堂教学细致指导;学校干部率先学习,学校领导毛校长利用晓黑板直播,率先开启了新学期校本研修第一课“云”培训——新学期校长话师德,学校干部带领大家进行“每周一学”如:丁校长进行了科研培训——十三五课题——居家教学与学生素养提升培训;王主任进行了德育培训——学习《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张主任尽心了语言文字培训(一)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法;金主任进行心理健康培训——《给全国中小学教师新学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彭主任和刘主任分别进行了新型冠状病的肺炎疫情防控全员等培训,等引导老师不忘教育初心,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做新时代青岛教育的奋斗者和追梦人。学校复课后,培训线上线下的有机衔接,从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课题研究、读书交流等开展自助互动式校本培训,积蓄了老师自主发展的动力,增强了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力度,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新校本研修的模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