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
1.定义: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理念文化系统的灵魂。
2.青岛文登路小学的核心理念是:
养正玉成
3.阐释
养正,即涵养正道之义。《周易》有言:“蒙以养正,圣功也。”指人在蒙稚时期,就应当施以优质的教育,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玉成”是“玉汝于成”的简称,指爱之如玉,助之使成。“养正玉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养正教育为核心,以激励引导为手段,以精细执行为保障,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青岛文登路小学面向师生,大力推行习惯养成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致力于发展成为文明之地、养正之所。在养正教育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而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教师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具有责任意识与团队观念,具有奉献精神与吃苦精神,争做德智双馨之良师;怀有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砥砺拼搏精神和宽容胸怀,成为持续发展之榜样。其次更要达人,即注重言传身教,爱生如玉,将纯白璞玉打造成温良美玉,塑造品正学芳之栋梁。
对学生而言,习得良好品性和习惯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有助于他们开启智慧之门,成就幸福人生。青岛文登路小学推行的养正教育涵盖极广,概括来说即养德、养智与养志。道德是立人的根本,所以学生应该传承中华美德,学习文明礼仪,心怀真善,美在言行,努力成为谦谦君子,婷婷淑女。智慧是能力的基础,学生在书香校园中,习读经典、广泛涉猎、自主探知,锻造持续发展力,努力成为有能力、有学养、有潜力的智慧学子。志气是成事的关键,学生应胸怀广阔,树立远志,并且以坚韧的毅力,拼搏的激情,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养正”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突出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充分融合了国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精炼而深刻地概括了我校的文化内涵和教育理念,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学校愿景】
1.定义:学校愿景描绘的是学校的未来发展蓝图,是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
2.青岛文登路小学的学校愿景是:
传统与现代交融、自主与开放辉映的精品学校
3.阐释
传统与现代交融:传统文化是历史文脉的承传,是中华精神的延续。青岛文登路小学重视传统,积极创建书香校园,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现代精神,彰显人文、科学与内涵发展,提倡个性、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由此,学校创设人本管理,关注生命价值,提升师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成就师生的可持续发展;秉承探索精神,拓新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潮流;坚守实证精神,实事求是,力求实现学校的稳步发展。
自主与开放辉映:自主,意在束己,强调主体性,重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主能够引导师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为学校发展积聚深厚的内在动力,实现学校的自我发展。自主与开放相对,强调与外界的交流与融合。学校必须具有开放办学的超前意识,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家庭、社区、教育研究机构等的力量,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校的品质与品位。
学校将海之精神融入办学之中,以师生成功成才为己任,以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高度的智慧、创新的理念,培育社会英才。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一如既往地继续发展海洋特色教育。凭借先进的办学思想、高标准的硬件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立志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自主与开放辉映的精品学校。
【学校精神】
1.定义: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提炼的、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支柱,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2.青岛文登路小学的学校精神是:
勤勉一心 志在超越
3.阐释
勤勉一心:勤勉不是张扬,是低调为人,以自我的提升为荣;不是止步不前,而是踏实做事,专注于事业或学业。它能将平凡化为不凡,将简单做到完美。它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从有限中发展无限。学校弘扬和谐之风尚,以沟通为桥梁,以理解为契机,团结每一个人,集聚每一份力量,致力于学校的快速发展。
志在超越:我们需要踏踏实实,从足下开始,拾级而上;同时,我们也需要志存高远,放眼千里之外,跨步而越。师生教与学都要存有千里之志,探寻真理,积聚智能,如黄河般汇聚点滴之水,不拒细流。在办学过程中,稳定发展的同时也要高瞻远瞩,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来实现高水平发展。
【校训】
1.定义: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它能概括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
2.青岛文登路小学的校训是:
方寸海纳 知行无涯
3.阐释
方寸海纳:语出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意为方寸之地可汇集百川。青岛文登路小学,立于方寸之地,方圆不可再展,唯有内涵可无限延展。为此,学校锻造兼容博大之气势,创书香校园、展艺术魅力、扬海洋特色,内蕴中国灵魂,外展世界眼光。教师涵养容止汪洋之雅量,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实现道德与智慧的双重提升。学生发展海阔天空之思维,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挖掘无穷的发展潜力。
知行无涯:知为行之始,行乃知之成,学识丰富可为行动正确导航,勤于践行才能觅真知,广视野。知识,无限广阔,为发展积蓄无穷力量;行动,永不止步,成就成长的无限可能。以有限之生命,付诸无限之求知,师生需要虚心静心,除去浮躁;还应为学以恒,勤奋不辍;更要活学活用,用实践检验知识。此外师生都要有自己的言行规范,行事准则,做有修养的老师,讲文明的学生。
“方寸海纳、知行无涯”体现了青岛文登路小学学校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力。校训指引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以传统为根基,以开放为契机,以有限发展无限,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校风】
1.定义: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2.青岛文登路小学的校风是:
博雅至善 和乐尚美
3.阐释
博雅至善:博,是一种博大、兼容和开放的气质与胸怀,它要求师生广泛涉猎,拓展视野,实现人文的丰厚,道德的提升,生活的多彩。它为师生身心康健、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雅,是在文化中熏陶出的气韵,理应成为每个教育中人的气质,体现在每个学生的身上。为此,学校开展书香校园,鼓励师生阅诗书,学礼仪,涵养文雅气质,塑造婷婷淑女,谦谦君子。
和乐尚美:儒家文化追求人际关系的协调与统一,简言之就是“和”。它要求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中要力求和谐,做到思想上统一,行动上协调,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校上下形成亲密团结、和谐快乐的工作、学习氛围。人际和谐才能人人心情舒畅;心情舒畅方可美善存心,各项工作尽善尽美,营造洋溢人文美、道德美、艺术美的校园。
【教风】
1.定义:教风就是教师在治学态度、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气。
2.青岛文登路小学的教风是:
文行雅正 善育启智
3.阐释
文行雅正:文行,出自《论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即文化知识。行,指行为规范、社会实践。青岛文登路小学在知行两方面对教师提出了“雅正”的要求,督促教师学要博,知要深,涵养深厚学养,尽显文雅之风范;行,应循规矩、立方圆,言行,有礼有仪,处事,规范中正。
善育启智:善育,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为主,以兴趣为要,它要求教师不断完善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艺术,循循善诱,让课堂涌动灵性,让学生乐于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以丰厚的知识来教授学生,更要将学习的方法授予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真正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
【学风】
1.定义: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和成人成才的保证。
2.青岛文登路小学的学风是:
乐学善思 好问敏行
3.阐释
乐学善思: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乐学和善思都是有效学习的必然要求。通过思考,学生能够发现知识与兴趣的契合点,在学习中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只有从兴趣出发,养成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才能激发潜能,学有所成。
好问敏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重视发问的能力,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勤于发问、善于发问、乐于发问,可解答疑惑、增强自信,更可活跃思维、激发创造。“敏行”,即敏于行动,出自《论语·里仁》。学生要做行动的巨人,从实践中检验真理,探索真知,一步步踏实前进,实现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