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要经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个大染缸,只要把你扔进去,你想不变色都不行,清清白白进去,就别再想干干净净出来,面目全非。不仅变色还变形,入学前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甚至多边形,经过学校的定型机压缩,出来的全是正方形,没有自己的个性。学校教育抓两头,一头抓尖子生的成绩,一头抓末等生的纪律,看重的是重点率,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被划为“劣等生”,不看人品,不看综合素质,只看成绩单,“好学生”拉动经济还能包装成政绩,“劣等生”只要不违纪就行了,学不学不重要,别影响学校荣誉。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
现在家长在应试教育的威胁下“与时俱进’,重智轻德,所有的家务老爸老妈代替,无条件呵护溺爱,要星星不给月亮,万般皆下品,惟有分数高。如果成绩不好,非打即骂,讽刺挖苦,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吃才,拿自己的还跟人家比,越比越差劲,越比越泄劲。其实就是为了自己那张脸,自己没有的,自己越做不到的,越要孩子替自己完成,然后把孩子的一张脸撕下来贴在孩子脸上,孩子没有脸了,自己成了二皮脸,死要面子活受罪。这都是应试教育体制的DNA!
不同学识的人选择不同的行业,从事不同的职业,分数高低可能决定学历高低,但学历高低不代表能力高低。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考大学是不得不考问题,不是必须,如果你18岁有能力独立生活,独立创业,为什么要去浪费时间和金钱呢!如果你想创业读个本科就可以,去研究院有多大用处呢!但是你想到大学当老师,自然必须读研,这是规定,重点大学老师必须硕士研究生毕业,清华、北大等名校必须是博士毕业,这是必要的,你不能一个本科生来给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上课吧!
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行业或职业,一个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和专业要求招聘不同技能和智能型人才,选择就是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但是一个人的品德无论你做什么行业,还是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具备,人才基本分三大类: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科学技术人才。人才的标准包括:知识、能力、品德。
有德有才优先用,有德无才培养用,有才无德不重用,无才无德不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