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历史沿革】永恒的校园——校园故事(2)《家长会“变奏曲”》

发表时间:2011-06-12 阅读次数:1274
家长会“变奏曲”
(胡笔军口述   李玲整理、执笔)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家长会往往是不被人所重视的,但是在1986年,文登路小学却走在了青岛市的前列,率先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在那几年中,学校的家长会如同跳跃的音符,不断地变奏出创新的乐曲。
    在1980年的时候,我们发现每次召开家长会,各个班级参加的人数总是不齐,有的甚至让在中学读书的子女代替前来参加。于是,学校领导班子决定把家长会当作大事来抓。我们先从形式上进行“改变”,经过多次研究,我们集思广益,决定开设专题讲座,现在看起来,进行讲座培训,是一件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这在80年代初期来讲,不亚于一次创新的举措,当时,我们还被当作经验进行了重点介绍呢!
    1982年,学校对于家长会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尝试,我们邀请家长到学校旁听孩子上课,其实,就是咱们现在讲的“家长开放日”,当时,家长们接到参会通知后,个个激动万分,因为,离开学校那么久,他们还是第一次有机会被郑重邀请到学校,重温读书、学习的生活。记得那一天,家长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自行车摆满了校园,出席会议的有讲师、有干部、有工人、有农民,从年龄上看,有年轻的父母,还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甚至有的家庭一下子来了两代人,他们都争相到学校来听听老师讲课究竟是啥样子。通过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就直接掌握了其学习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当有的家长看到别的孩子能够在朗读中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回答问题时有条不紊,而自己孩子则有明显差距时,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当家长们看到老师为了上好一堂课,为了批改出一本本作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时,自然而然地,就对老师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家长会,为学校和家庭架起了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1984年,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档案中我们记载了这样一组数据统计:
   一年级有学生97名,独生子女49名,占50.52%
   二年级有学生80名,独生子女31名,占38.75%
   三年级有学生128名,独生子女41名,占32.03%

    对此,学校又第三次对家长会进行了改革。我们决定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给独生子女的家长上课,重点讲心理学知识和育儿知识,引导家长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在讲课形式上,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分三个学段进行讲课,不仅如此,我们还和附近的几所学校联谊,资源共享,前往别校授课。我们于1984年3月9日、14日、16日、11月23日,分别在本校、市实验小学、嘉峪关学校讲了四次,听课的独生子女家长达350人左右,家长们听得十分认真,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这种“上大课”的形式,让我们又一次走在了创新的前列,当时在区里,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呢!

    如今,文登路小学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创办了独具特色的家长学校,当我们听到学校2005年再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并先后被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全国十佳创新学校等荣誉称号时,不禁为学校的蓬勃发展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成就,希望学校进一步探索家、校教育的完整体系——给教育一个多维的视角,给学生一个多元的空间,给家长一个多彩的希望!使学校成为先贤之临的书香校园、黄海之滨的教育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