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识黄导。
清晨的浓雾为我们的英伦之行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北京机场,见到了我们此行的导游,一路狂奔,使我们之间多了几分“患难与共”的真情。她是曾经在欧洲艺术院校求学多年的台湾女孩,因而我们的英伦之行也能够更多的与艺术结缘,除了必要的景点介绍,艺术是她不变的话题,欧洲音乐史,海顿、莫扎特、李斯特、贝多芬……他们的故事与乐曲一直伴随着我们精彩的旅程,兴致高时她还会不请自来的高歌一曲,引来满车的喝彩。最让人佩服的是谈古论今,说天道地,不管最初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最终却总能回归到艺术上。也正是由于她的这份执着,使我们对艺术有了更多的感悟。下面就请老师们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去赴这场艺术的心灵之约。
一、艺术之博。
大英博物馆。
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罗素广场旁的大英博物馆,正门是高大的柱廊和装饰着浮雕的山墙屋顶,典型的希腊古典建筑式样。博物馆的主要藏品是古代和中世纪文物,尤以古代埃及和古代希腊的藏品闻名。2011年,大英博物馆庆祝了自己258 周年的生日。
大英博物馆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顶级的艺术殿堂。在埃及馆里,我们仔细地欣赏着那些神秘的文字和造型奇特的人面造型,不时感叹古埃及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古希腊馆里的艺术作品多为正面角度,以减少运动带来透视"缩短",为了使重心更稳,人物一条腿稍向前,更注重对称的美. 非洲的展品则以诡异的浮雕,人物为主.其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寄托了人们对丰收的企盼,艺术造型古朴,稚拙,简洁,具有原始自然主义和抽象风格,以及较强的宗教性.
中国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参观完大英博物馆,我们的感触很深.从自然崇拜的原始社会到文化繁荣的现代社会,人类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过.无论是哪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是当时的人们智慧与精神的体现,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并尊重的。因此,我们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了下来,以纪念这些不朽的人类文明。
温莎城堡。
温莎城堡是英国最古老的并且唯一一直有人居住的王室宅邸,距今已经将近一千年的历史。1070年征服者威廉为了巩固伦敦以西的防御而选择了这个地势较高的地点,建造了土垒为主要材料的城堡,经过后世君王亨利二世和爱德华三世的不断改造,城堡变的越来越坚固,并且逐渐成为展示英国王室权威的王室城堡。如今走近这座中世纪的古建筑,那种中世纪的味道就会因它在阳光下呈现米黄色而不经意的流露出来。
温莎古堡陈列馆浓缩了900多年的英国历史。从这座宫殿进入陈列馆。里面大约有30来个展厅。
首先是玛丽王后的娃娃屋。这是温莎堡游览的最精彩部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玩偶之家。在昏暗的灯光下,从摆成回字的三、四层高的玻璃柜,我们可以看到陈列了许多质材不同的玩具娃娃。
现在的温莎城堡内收藏着英国王室数不清的珍宝,其中不乏有达.芬奇、鲁斯本、伦勃朗等大师的作品,更不必说那些留传自中世纪的家具和装饰品了,所以即便说这里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座小型的艺术展室也一点都不夸张。
在这里向大家重点介绍两部油画作品:
《圣乔治与龙》 拉斐尔
画家以对角线安排形象,腾跃的白马呈向上趋势,圣乔治举刀作欲砍之势,动作十分英武优美。
《椅中圣母》 拉斐尔
画家特别着意于圣母的目光,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一双眼睛可以窥视到画中人的灵魂。拉斐尔极善运用曲线塑造形象,这幅画从画幅圆形外框到人物的组合、体态、衣着、褶纹都以长短不等的各种曲线构成,整个画面形象给观赏者以丰满、柔润与高度和谐的完美之感。在这幅画中,圣母上衣为红色,斗篷为蓝色,小耶稣的黄色上衣,与圣母衣着的红、蓝色构成了调和的三原色,从而强化了艳丽的色彩和画面的华贵 。
还有一些油画作品与大家共同欣赏。
此次英国之旅让我开阔了眼界,了解了英国教育的一些特点,了解了英国艺术的一些特点,了解了英国建筑的一些特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还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有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层次,我想我会去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二、艺术之雅。
苏格兰风笛
最初受到苏格兰风笛的感染,是观看史诗般的电影《勇敢的心》时,那悠扬的音乐伴随着画面上苏格兰的山区风景,令人心旷神怡,幻想有一天能到达那风笛响起的地方。就是带着那份无尽的遐想,我踏上了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这个文化艺术之都,那密布的中世纪建筑和城堡涌现在面前,耳边听到如泣如诉的苏格兰风笛声,令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爱丁堡街头使我真正体会到对于苏格兰民族来说,风笛已经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民族的精神图腾。这种起源于罗马的简单的乐器,在800年漫长的历史中被其他的民族渐渐疏淡的同时,却成为潇洒幽默且爱好音乐的苏格兰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古往今来,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欢歌笑语的庆典上,风笛都是苏格兰人民不可或缺的乐器,风笛是一种很难演奏的乐器,据说,500个吹风笛的人中只能出一名优秀的风笛手。随时都有风笛声传入你的耳朵。由不得你听与不听,它就直接渗入你的骨髓了。可能是。就在爱丁堡最大的百货公司橱窗外,就有一个盛装的苏格兰人在用风笛倾诉自己的心声。铿锵有力的,也可能是哀伤动人的,却总有一种孤独中的高亢,打破所有眼前的繁华,随时提醒你,这里是苏格兰,是爱丁堡,是一个如何倔强不屈的大灵魂。现在,虽然风笛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流行开来,但是一提起这个乐器,大家仍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苏格兰人。离开了苏格兰,那阵阵笛声依然回荡在耳边,从此,记住了风笛,记住爱丁堡,记住了苏格兰。
三、艺术之魅。
莎士比亚
史特拉福是英国伟大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故乡。莎士比亚在这里诞生并且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故乡有伟人诞生的房子、上过学的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和莎士比亚中心,有他的陵墓和纪念碑。在史特拉福,我们能更切实的感知这位伟人的人生轨迹。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和改编了37部著名的戏剧和大量诗歌,我们不禁会想起《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著作。
莎士比亚剧院坐落在班克罗夫特公园旁边,据说在这里常年演出莎士比亚戏剧,但不是天天有演出。我们在史特拉福停留时,就遗憾地没有看到在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演出的莎士比亚戏剧。
一个人的成就与他在童年时代受到的熏陶和他的成长环境一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应该说莎士比亚的童年生活是安宁和幸福的。童年的莎士比亚在一个殷实和有教养的家庭里成长,在有名望的学校里接受教育,在秀美玲珑的史特拉福小镇游戏,在田园诗歌般的英格兰中部丘陵和田野里追逐……凡此种种,对其日后创作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哈利波特
单身母亲罗琳生活拮据,靠打零工和救济金维持和女儿的生计,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母亲对于女儿的爱,罗琳希望女儿能看到好看的童话,把自己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化成《哈利波特》。《哈利波特》注定在现代出版史上留下最传奇一页,全球超过一亿册的销售数字成为《圣经》和《毛泽东语录》后全球最畅销的作品。
《哈利波特》自从被拍成电影之后,有很多英伦的地方都变成了旅游者追逐的景点。因为《哈利波特》这些地方变得与众不同,有些地方原本很著名,但是现在新的名气已经压倒原有的;有些地方原本并不广为人知,但因为《哈利波特》而闻名世界。艺术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可以改变世界。让我们都来热爱艺术吧。
六天的时间,我们只是英伦土地上匆匆的过客,但是它却成为我们生命中抹不掉的印记。没有人提醒,那些我们曾经为之陶醉的艺术珍品已经心照不宣地走进了课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仅仅是艺术的欣赏者,更应该是艺术的传播者,让此次英伦之行开启我们的心扉,让我们的课堂再多一些跳动的音符,舞动的旋律;再多一些精美的句典,动人的诗篇。为学生打开一扇兴趣之门,引导他们去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