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同我国一样,实行全日授课制。英国小学生5岁入学,11岁毕业。很多小学同时为5岁以下的儿童设有学前班。英国的小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5—7岁是第一阶段,7—11岁是第二阶段,每个阶段结束时须参加国家课程考试。完成义务教育后,英国的学生可以再参加职前培训或接受高等教育。这些是在去英国前我们所了解的英国教育。
2011年2月10日,我们来到英国曼彻斯特的公立学校圣安德鲁小学进行考察并听取了该校老师有关该校的概况、教师、学生等情况的介绍,开始了零距离接触真正的英国教育。
一、学校概况
圣安德鲁的小学共9个班,学前班两个,1-6年级各一个班,外加一个学前班的预科班。每班有一名教师,还有一名助教,正式的教师总共十二位,全校共有学生260人,是一个男女生混合的学校。学校开设有英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宗教等科目。每个班级20人左右的学生。小学六年级要参加一次全国的课程考试(ATS),但是不作为升中学的依据,毕业后经老师推荐、家长申请,因人而异,到相应类型的学校就读.(幻灯片1-3张)
二、最初印象
刚步入学校,给人的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儿童乐园,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每个活动场地是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划分的,有的适合学前班的孩子,有的适合高年级学生活动的,学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足球场地,其实在我们所走过的很多地方都看到在绿地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足球场,这也可见英国的足球为什么这么牛。校园里很干净,整个学校只有一层,对这所小学的最初印象正像王森旬老师说的那样:来到圣安德鲁小学学校的门前,让人感觉不到已经到了学校。因为,这里看不到高大的教学楼,感觉学校很小,校舍也没有特别之处,学校也没有很醒目的校门。没有标志性的塑胶场地而是绿油油的草坪。操场上有可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器材,陈琰老师的感觉是:校园宽阔而整洁,被绿色簇拥。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心灵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幻灯片4-7张)
三、教室的布置
走进屋内,我们看到屋内的环境设计精心,既与教学相关,又与儿童天性相符,让人领略到浓厚的教学气息和温馨的童年生活。教室里铺设了柔软素雅可以席地而坐的地毯,通道和墙壁上有学生的手工作品、生活照片、植物收集陈列以及班级获奖证书的展示。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和兴趣特长。这一点从教室的布置上也可略见一、二。英国小学教室的大小和我们的相差不大,但是教室内外的布置真可谓天壤之别。我们看到的教室的外墙、教室的门上、门后、室内四周的墙壁上、甚至天花板上都贴满或悬挂着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图片、文字资料、数学公式、装饰图案、甚至树枝造型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颇具创意的布置并不都是老师完成的,也有很多是由学生或师生合作完成的。朱华老师感觉:从教室的布置特点就可以看出英国在小学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并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面。而且由于英国基础教育更强调让孩子动手做,亲身参与,所以,教室里有许多让学生动手做的用具、表演用的道具,这使得整个教室看上去显得较凌乱,不像我们的教室这样整洁。(幻灯片8-10张)李强强老师非常感慨:觉得英国的学生非常的幸福。(幻灯片11、12张)因为在每个教室里都有许多书,像个小小的图书馆,书的种类五花八门,但都是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书籍,很多书已经被翻看得很旧了。有多少孩子曾经得到过书中知识的滋养,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王森旬老师还看到一个教室里面还放有鱼缸。最有特点的是教室会有自来水洗手盆等清洗设施(幻灯片13张)可以直接洗水果吃,就连厕所也在教室的旁边,学前班的厕所就在教室内的一个小房间里。这也让我们看到学校处处为学生着想,这样也避免了许多安全隐患。
作为学校信息技术老师,陈琰老师更关注学校的硬件设施,她发现每个班配有电脑、电子白板及相应的软件,方便教师和学生通过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和学习。在一个班级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所学知识的联系,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其他学生也会主动上前帮助。(幻灯片14张)
陈琰老师还细心的发现学校为每位老师均配一个扬声器,声音可直接通过室内音响进行扩大,让教室里的没一个角落都能听到老师的声音。班级里还有一个噪音显示器,当声音超过正常分贝时,显示器会出现红色警示,学生可自觉通过显示器调整自己的声音大小。
四、教学概要
学校教师带领我们参观的各年级教室,我了解到他们的英文教学,对小学一年级只要求会写大小写字母,正确的拼读,教学进度很慢,可以看出他们认为英文是学习其他文化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英文后才能学习好其他课程。从二年级开始学习内容逐步加深。数学,小学一年级就开设有数学课,但其内容只是加减简单运算。四年级以后才开始接触比较大的数字。(幻灯片15-17张)王森旬、李强强、朱华三位数学老师认为他们学校六年级学的内容只相当于国内三四年级学的内容,因为看到他们六年级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发现他们不去背我们学生熟记于心的乘法口诀,而是运用分步相乘再相加的计算原理做题,学生对计算算理写的很清楚还有验算。当问及如果复杂的题他们会做吗?英国教师的回答是“我们只掌握计算的方法和算理就可以了,太麻烦的就不去算了可以用计算器”。我还看见在四年级的教室的墙上还贴有1-9的乘法口诀,(幻灯片18、19张)从询问中了解到,英国的老师怕学生忘记,所以贴在墙上,当学生忘记的时候可以从这些答案中寻找。同时从一年级开始还设计一些学生有兴趣的课程,比如有关自然的,如动物。小学生很喜欢这些科目,对此也非常有兴趣,而且孩子们还能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这些课程的确调动了学生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在与一位华人教师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语文、数学、自然往往是由一个老师完成,不用换来换去,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学校也开设一些较为轻松的课程,如:体育、音乐、宗教等。体育音乐是有专门的教师上课,体育课在专门的场地进行,音乐老师每周利用半个小时教学生乐器表演。因为这所学校是有教会资助的,所以宗教也是他们的一门课程,每天的上午第一节课后都有宗教的讲解,每周都有一位社区的牧师到学校讲课。
当我们想参观一下教师的办公室,英国的老师指着黑板旁边的墙角说,那就是。放眼看去,两排书架和一张小办公桌,那就是教师的“办公室”了。看来,英国的小学教师在校期间是不离开教室的,学校也没有专门的教师办公室。
五、评价介绍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见小学一二年级好像没有成绩,只有教师评语,大多数是教师每天都有对每个孩子的评价,然后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与家长及时交谈。每间教室的一面墙上有孩子一天学习的收获袋,下午家长接孩子的时候可以从收获袋里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收获。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有自己固定的作业本,每个学科都有,老师每天批改,并且有相应的鼓励性的评价,写得好的学生的作业本上会有一个好看的粘贴作为奖励。(幻灯片20-22张)
六、观后感慨
陈琰老师在参观和听取教师Ms.Chan讲解时,深刻的感受到英国的教育理念是“每个孩子都重要”。
1.让孩子享受教育,保证体、智健康。
主教教师和教学助理会负责为每个学生制订个体教学计划,(幻灯片23、24张)老师们记录每个孩子的发展状态制成表存档。参观中我们看到一个班里会有教师和助教,利用自制的小卡片,组织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单词的认读练习;四年级教室里,教师陪同孩子们一起进行课后实践作业的制作;体育教师利用学生放学时间,在操场上摆放精心制作的体育用具,方便下节课学生使用。
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教育的乐趣。
2.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受到伤害。
校园周边用栅栏围起来,在门口设有警示牌,告诉外来人员,这里是一所小学。教室里的边角基本都是弧形的,防止学生碰撞到。教室布置中尽量留出孩子们自由活动的空间,方便学生行动。(幻灯片25张)
3.学生自主发展,体会在校的快乐。在走廊墙上的展示栏里,我们看到是孩子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的照片,总结,还有手工作品、绘画作品,虽然不是很好看,但都出自学生之手,教室里装饰物也都如此,(幻灯片26-31张)虽然看上去很凌乱,但是乱中有序,学习用具和书籍都是大家共有的,用完后都放回原有位置。在这样的学校里,使每个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天地,自己的家,只有自己爱护、装扮它才会美丽,所以孩子会主动获取所需,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爱班级、爱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也是在无声的教育中进行的,给朱华老师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小学的“善良树”。(幻灯片32张)
在小学教室走廊里的一面墙上,有一棵用纸做成的树,同样用纸做的树叶上都写着字。走过去仔细观看,发现一片片的叶子上写着的都是孩子们所做的好事。有一片叶子上写着:Gwen,三年级,帮助她受了伤的同学;另一片叶子上写着:Kane,六年级,帮助一个迷路的幼儿回到教室里。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该校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们要帮助他人,要作有爱心的人。
4. 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李强强、王森旬)
全英国都实行全纳教育,很多身体、智力等有残疾的孩子都在普通学校与其他学生一起接受教育,每一个班里,任课教师,负责全班的教学活动,另有一位或两位助教教师,负责帮助学习困难或有特殊情况的孩子,他们通常坐在这些孩子身边,随时给以帮助。助教的设置充分照顾到特殊儿童的需求。以便这些孩子将来最大可能容入主流社会。学校教师Ms.Chan介绍,助教不一定非专职人员不可,也有可能是志愿者或家长。关爱每一学生还体现在他们的“三波教学法”。曼彻斯特目前流行一种很受推崇的教学方法。第一波:通过教师面向全班的教学,使多数学生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第二波:通过分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帮助少数还没有听懂的学生弄懂所学内容;第三波:通过辅导老师的个别辅导,帮助个别学习困难大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从教学的三个过程来看,英国的小学教学步骤和我们的教学步骤大同小异,和我们这儿差异较大的是个别辅导。我国的在校个别辅导老师仍然是任课教师,而英国的个别辅导并不是由任课教师担任辅导老师,而是由专门的辅导老师对需要的孩子进行辅导。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经常看见在教室外面的过道有老师和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那就是辅导老师在特别辅导需要辅导的学生。通过这种“三波教学法”, 即使学习能力欠佳的孩子,也或多或少地弥补了课内学习的不足,从而极大地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反思不同
我们和英国代表的西方教育有诸多不同,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不同。
比如我国的教育,教的是具体的知识,有时不管有用没用,先装满再说,日后想再装就没有空间了。而英国(西方)的是容器式教育,使人形成一个尽可能大的装实物的空间,待日后实际装些有选择的需求。那么这个装实物的空间是什么呢? 具体地说,应该是兴趣,活力,联想,方法,观察,表达,交流等,中国教育的结果是使人占满这个空间,从而使这个空间失效,而英国西方教育是完善并扩大这个空间,使受教育者应用这个空间。
其二:我们的基础教育实行的是把复杂简单化,而西方正相反,把简单复杂化。(从数学计算就可以看出。我们总是让孩子用简便算法,而英国孩子要把计算过成记录下来。)
其三:我们是给予式教育,有了给,便有不给的限制,(一个阶段必须学会某种知识,有些知识还不让学生早早接触。)西方是自助式教育,能拿多少就拿多少,是敞开式教育。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让学生接受,使学生始终处于”被”管制的对象,而西方教育是真正的给予,使学生处于”主”的位置,从而培养自信成为自己的主人。
其四:中国教育只培养用眼睛看的教育,西方教育却是培养用耳朵听,用身体去感的教育。
其次中英两国的教育内容也有很大不同:
我们教授的是结果,英国教授的是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各自结果;我们教授结果的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两种结果: 一种是盲目迷信的硬性模仿,别一种是产生恐惧丧失自信而远离;而英国教育的结果是消化接受,并成为自己的本能。
还有就是教育形式不同
说形象一点,我们是速食教育,即炸油条式教育,很小的一块面团,用油一炸显得很大,又很香,又很快就熟,大家又喜欢,但这却是垃圾食品,对人体有害的(速食教育,例如五分钟学会英语……);英国是小笼蒸包式的教育,慢功出细活,费人工,一个一个手工包制,还得和面,剁菜,费人工费时间,却面与菜俱全,营养丰富,用水蒸熟又不损失养分。
就对比来看,我国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是很扎实的。当然英国的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一些问题。我想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中英两国的教育优点结合起来,创造出更能适应当今世界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以及教育理念。
当然这种想法就像一个梦想,与我们的实际现状有着很大的差距。正式因为有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才让我们有了追逐梦想的可能。教育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的是不同凡俗的风景。也会让我们在感叹与思考中不断的成熟自己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