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用数对确定位置
执教教师:孙倩
一:说教材:
1、 本知识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境,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捷性。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确定物体位置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本课采用引导探究法和讨论法,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现代学习方式的过程。
三、说学法: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运动会入场式中的方队照片,学生欣赏。
从现实情境中引入,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第一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小强的位置,从而产生学习数对的需求。学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方式虽然都能描述小强的位置,但不够简单。必须要统一一个标准才行。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第二步,学习列、行的含义和确定列与行的规则。
这一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使学生明确竖排叫列,横排叫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这一规则是学生学习在方格图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必要过渡。同时结合实际坐次让学生再次明确行与列的规则。在口令游戏中初步体会,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必须要2个数才行。
第三步: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
电脑出示抽象点子图的过程,前后对比,学生很容易体会到点子图更简单、更清楚地数出几行几列。
这时要求学生用更加简练的方法表示位置。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全体同学有发言表现的机会
通过学生的口答小结: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第一个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这一过程,先让学生尝试简化表示位置的方法,更充分地体验数对的简洁性。)
第四步: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说数对,学生找位置。
游戏:
学生自己写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写在卡片上。同位互查对错。教师收集部分数对卡片。
1、出示卡片,学生判断是谁的位置。
2、出示卡片,哪些是同一列的?哪些是同一行的?为什么?
3、出示卡片,哪个同学的位置靠后?哪个同学的位置靠前?
哪个同学的位置靠左?哪个同学的位置靠右?
4、师出示2个数对:( 2 , )( ,4)这是谁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找不到是谁的位置?
第五步:根据数对在方格图中找位置
(课件动态呈现将点子连起来变成方格图的过程,同时将点子图隐去)
师:现在的图示和刚才相比又有哪些好处?
(这样将人物队列图抽象为点子图,再抽象为方格图,一步比一步清晰,一步比一步简洁,使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渗透了“坐标”这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自主1、数对的巩固
2、自主3除了巩固数对这一知识点,还强调了数对是由2个数组成。需要2个数才能准确确定位置。
四、生活中数对的应用
1、学生思考
2、介绍(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有关数对的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