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我们身边的线条》说课稿

阅读次数:562
青岛北京路小学  徐昕
一、说教材:
  《我们身边的线条》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十三课。本节课安排“我们身边的线条”,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线条,这些线条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感受艺术作品中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体验用线作画的趣味性。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领域,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感情的要素。由于运动的方向、使用的材料、排列的方式、描绘的速度以及用力的轻重不同线条会产生许多变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今中外的许多绘画大师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教材中选择了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春天》这幅作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线条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线条粗细、浓淡、不同颜色的恰当组织,能带给人美感。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本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学生从生         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
2、初步感受线条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这些线条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对美          术活动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难点:线的组织。
四、说学情:
    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低年级阶段,一般意义上美术学科分类界限非常模糊,造型活动均是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和游戏性,丰富学生的感受。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激趣——探究——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能够处于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思维活跃从而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以介绍好朋友——线条为导入,通过线条大变身的方式,展现直线、曲线和折线(通过这个环节激发起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认识直线、折现、曲线。)
2、寻找身边、生活中的线条,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线条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线条。
3、听音乐画线条,(分别听两种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乐曲。)
4、欣赏画家吴冠中的作品《春如线》,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线条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线条粗细、浓淡、不同颜色的恰当组织,能带给人美感。
5、欣赏同学的画,在这个环节中感受同龄人的作品并渗透线条的组织要既有秩序又有变化,以此解决难点。
6、布置作业:为了让学生在表现时不会感到我从下笔,我事先为学生准备好彩纸剪出的花瓶,让学生用线条在花瓶上进行装饰。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分层作业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线条装饰美化花瓶 b.有能力的同学尝试用既有秩序又有变化的线条装饰花瓶。
7、学生实践,教师指导(通过这个环节体验线的表现方法。)
8、学生作业展评学生互评。(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搭配、线条秩序的运用方面来评价同学作品。)
9、总结:小结本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线条,这些线美化了我们生活,引导学生注意发现身边的线条,感受这些线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由于主要内容和重点在课件中体现出来,所以板书设计比较简洁,除了出示课题之外,留下更大的空间为了展示学生的作品以便展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