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08年11月市南区举行的“读书漂流”活动的接力棒传到了北京路小学,它正像一场春雨,点点滴滴滋润着北小的每一位教师的心田。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屡阳光,让我们得以在工作之余还能有机会给自己继续“充电”。
我是很喜欢读书的,但有时工作起来时常就会没有机会去读书,更何况要选择一本好书并不容易。这些顾虑在此次活动中统统不存在,因为活动的组织者早以为老师们选好了适合的书籍,为我们消除了这些后顾之忧。
在读书漂流过程中,我拿到手的是一本语文学科的书籍。书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收集了大量的教学实例,同时还对一些教学片段进行解析,这对我们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理论吸收是很有帮助的。这本书其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它将理论、实例和讲评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立体的结构,而不只是一个侧面的展现。特别是看到一些自己曾经接触过的教学片段时,本书通过“三为一体”的全面介绍,让我有一种顿然醒悟的感觉。也许,我的收获只是本书带给我们的千百分之一,但我们从这开始厚积薄发是值得的。
读书是一种沟通,是读者与文本的沟通;读书是一种升华,读者凌乱思绪重组后的升华;读书是一种享受,享受与作者思想交流和碰撞。既然读书给了我们知识、力量,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它成为我们终生的旅伴。
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读书,就是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到更丰富的“营养”,使得我们有可能“站在巨人肩上”,成为一个成功者。
读书需要靠自己去坚持。这也是此次读书漂流活动我思考的另一问题。学贵有恒,读书更是如此。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故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作为老师,要学的东西太多,因此惟有坚持读书才能解决精神饥渴。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我们坚持不断地汲取精神养料,才能输送给我们的学生。
所以,我相信“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一次活动或许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开始,让书籍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伴随我们一生才是最终目的。
作为教师,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反思。作为教师,还要既善于正视自己之短,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从而使思想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读书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