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两惯教育典型案例

阅读次数:637
产生背景:
“温馨、和谐、向上”是我们北京路小学的办学理念,而如何让每一个来到北京路小学的孩子都能在这里度过人生中最宝贵、最有意义的时光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随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革新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有健全人格的人。然而,现在的家庭结构却给教育出了一个难题,在六位家长和一个孩子的组合中,家长们往往是以孩子为中心,事事听之、任之,导致孩子的自私,不懂得关心、尊重他人,缺乏集体荣誉感;更有一些畸形家庭根本就不能给孩子以家庭教育,使得这部分孩子行为上出现许多问题。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学校基础教育应当弥补现代家庭教育中缺失的部分。
“三规四礼”一直是我校养成教育的重点。重视基础教育中的习惯培养是为培养合格的、健全的人夯筑最坚实的基础。
排队是多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可就是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做不到。随着奥运会的临近,文明排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世界人口大国的文明、进步的镜子,它正以它独特的方式走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在这种形式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排队习惯就更具有意义了。
主要做法:
本学年,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由于学生学前教育参差不齐,加之我是第一次承担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经验不足,刚开始开展工作特别困难,特别是班级中还有一名特殊孩子。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向优秀班主任“取经”,制定了一系列习惯培养计划,以下我就本班排队习惯培养的主要做法和实施成效进行梳理和总结:
第一阶段:教育示范作用。
第一次要求学生排队上厕所时那混乱的场面后,我突然意识到低年级教育要细致入微。学生在校期间上放学要排队,上下课要
排队,上下楼梯要排队,上厕所、课间操和交作业等等都要排队。在这些之间有的要排固定的队伍,像上课、放学和上课间操;也有的只排自由队,像上下楼梯、上学、交作业、上厕所等。那么,排队这个习惯还真不可忽视。在那之后,我先给学生按大小个排好了固定队伍,并要求孩子们记住自己的位置和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可是起初还是有孩子很长时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是站到了别人的位置上,导致别的同学也无法迅速站队。但在几次实践后,孩子们摸索出了经验,能够在老师要求站队后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而后利用班会时间给孩子们讲解为什么要排队和排队的好处,并在平日经常培养学生排队的好习惯。
第二阶段:典型带动作用。
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发现,学生在排固定队时已经能够比较迅速地排好队伍,但却很难做到“快静齐”,时常发现有学生在队伍中交头接耳,不会看齐,队伍走起来是有快有慢,有的地方松散有的地方密集。提了几次后,孩子们还是无法做好,这让我着实头疼了好几天。在一次升国旗仪式上,我得到了启发,结合升国旗仪式,我上网查找到了天安门升国旗的录相,放给孩子们看。当孩子们看到飒爽英姿的国旗仪仗队的叔叔们出色表现时,他们的眼里露出了羡慕和敬佩的神情。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知道我的这一做法是奏效了。
而后,每当站队,我再提起国旗班时,孩子们都会下意识的立刻站好队,并努力地像军人一样站立。看到他们可爱有认真的脸,让我十分的欣慰。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在孩子们身边发现好的例子,通过树立一个一个的班级小标兵,带动周围更多的孩子养成认真排队的好习惯,把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做大。
第三阶段:表扬激励作用。
表扬激励可以说是教师教学中的一大法宝。每个人,不仅是儿童,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在培养孩子们排队习惯过程中,我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一起制定本班夺取我校纪律“大雁奖”的计划,并讲明如何才能顺利夺得“大雁奖”。同时,在上下楼梯、上放学、上下课、上厕所和课间操时,我开始观察做的好的孩子和那些无法按约定做的孩子的表现。然后,我运用小组评比、同位比赛、争得“四色卡”和口头表扬等激励办法促进孩子们自愿去排队,以后养成良好的自觉排队习惯打下一定基础。
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总还是会遇到一些有“个性”的孩子,他们总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对于这些孩子,我不采取批评更正的方法,而是通过加强表扬他周围做的好的孩子的力度来刺激他们得到表扬和肯定的欲望。让孩子由被动变主动,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
通过孩子们的努力,我班在开学初就顺利的夺得了“大雁奖”。拿到“大雁奖”时,孩子们握紧他们的小拳头做出胜利的手势。这或许是对他们最珍贵的奖品。
第四阶段:影响帮扶阶段。
经过一个阶段磨合和适应,多数孩子已经初步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但还存在部分学生表现不稳定,老师在与不在表现不一,如在上下楼梯时两人并排走,边走边说话;课间操打铃后才下楼;特别是排自由队时,总喜欢插队和打闹。为了使这些孩子不掉队,除了要求孩子们互相监督外,班级还选出老师的小助手。表现突出的同学就可以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帮助那些表现不稳定的同学。
在这个阶段,班级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主动承担起帮助班级中一个特殊孩子的任务。这个比较特殊的孩子无法正常的与其他孩子一样排队,他总是在同学们中间跑来跑去,又蹦又跳,有时还会推别的同学,在班级中形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而有一些地方老师无法跟孩子一起去,这时这几个表现好的孩子就主动帮助他,站队时不断提醒,有时还手拉手的领着他。虽然这个孩子还是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会如何自觉排队,但在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下还是有了很大进步的。
基本成效:
虽然本班排队习惯还没有达到完全自觉的程度,但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还是见到了很明显的成效的。固定队伍可以做到“快静齐”;自由队做到不随意插队,不在队伍里面讲话,不在队伍中打闹。
在排队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最令我欣慰的并不仅仅是孩子们形成良好的排队习惯本身,还让孩子们懂得了相互谦让,学会了懂礼貌,也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
感想及推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排队是一种社会秩序,是公民素质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一个好习惯会成就一个伟人,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会促使我们成功,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经过一学年的不懈努力,我班在学校纪律“大雁奖”的评比中多次获奖,并得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不仅是排队的习惯,在教育教学中,我还将以上的一些好的做法精心地选择,将其运用和推广到更多的习惯培养当中去,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当然,我们在平日习惯培养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争取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学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