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业设计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节假日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如何科学的设计作业和安排节假日体育活动,引导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也能继续参与体育锻炼,让户外体育活动成为学生假期生活的一部分,并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假期的作息时间,使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逐步达到完美状态。为此,青岛市榉园学校在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假期里为每个学生制作了“130”健身卡,从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到注意事项都做了详细说明,并由家长在卡上对孩子的运动作详细记录。
一、“130”健身卡释义:
“ 1” 每天选择一个项目,因地制宜勤锻炼。
“ 30” 每天锻炼半小时,强身健体精神好。
“130” 认真锻炼效果好,平均心率达到130次/分钟。
二、活动目标
通过“130”健身卡的落实,将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和发展,促使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让健康的音符,奏响孩子终生幸福的和谐乐章。
三、运动项目推荐:
国家课程(田径类、球类、体操类)等;新兴运动项目(健美、攀岩、国际排舞、软式垒球、橄榄球、定向越野、素质拓展训练)等;民族传统的(武术、踢毽子、滚铁环、抽陀螺)等;还有瑜伽、爬山、郊游等近50种运动项目。
四、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前,先检查运动场地、器材的安全可靠性。
2、饭前饭后半小时禁止剧烈运动。
3、运动前,必须认真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随时注意保暖,禁止暴饮暴食。
4、剧烈运动后不要吃过冷的食物。
5、运动过程中,家长随时关注孩子的情况,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五、具体做法:
1、放假前宣传发动。学校统一印发“130”健身卡,班主任利用班会和家长会时间宣传发动,体育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户外体育锻炼等一系列的培训。
2、假期中积极参入。假期里,学生按自己的爱好和场地器材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每天锻炼结束时检测脉搏次数要达到130次/分钟,并由爸爸(或妈妈)监督做好记录,学生写出自己的运动感受。
3、假期结束总结反馈。假期结束学校收回“130”健身卡,新学期开始时,体育组组织各种有趣的运动项目进行比赛展示,让坚持锻炼的学生有所收获。
学校在开展“130”健身卡活动两年以来,学生们受益匪浅。学生们普遍反映:有了“130健身卡”以后假期生活有了计划,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运动能力提高了,身体免疫力也提高了。使参与运动变成了一个自觉行为,发展了学生个性,拓展了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