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规律决定语文教学需要运用语境教学理论。语文能力不是抽象的,而是与特定语境相适应的具体的言语交际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提供、创造相应的语境因素。而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言语交际过程,伴生于这一过程的语境因素对语文教学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因素为教学服务。
汉语言文字具有缺漏性和意合性特点。缺漏性特点要求理解汉语必须提供与该词语出现的语境因素。意合性特点要求遵循汉语语义表达机制——“前管后、上管下”,即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因素来理解和表达。
(二)丰富和运用我省语文教学成功经验的需要
我省语文教育发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名师辈出,形成了苏派语文。名师的成功经验需要升华为理论,成为普通教师能够掌握的基本理论。苏派语文有一根红线贯穿——重视语境因素。如叶圣陶早就倡导境遇说、课堂教学交际说;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实验实质是上下文识字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实验强调虚拟情境的创设,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更是具体运用了情景语境教学法和虚拟语境教学法。
此外,孙双金倡导情智语文,管建刚的作文革命强调读者意识。他们都或多或少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到语境教学精神。我们可以通过整合,承传创新,系统地提出语境教学理论。
(三)探索语文自己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需要
语文教学方法大都根据教育学的基本要求进行演绎而形成的。如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启发法、讨论法、比较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等等。这些方法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好方法,但在运用过程中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境教学是一种富有语文学科特点、符合汉语言文字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
(三)解决语文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出现高原现象或者说叫观望现象,或者说回归现象。
语文课程改革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问题以及非语文、泛语文现象严重。语文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有一种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来解决。
语境教学思想就是这样的思想,具有纠偏、高效和解释等功能。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顺应课堂语境,运用语境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