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小学语文语境教学原理

发表时间:2011-09-13 阅读次数:658
    一、语境概念
    名正言顺,谈语境教学原理必须对相关概念做个界定。
    谈到语境教学,就必须谈到语境。关于语境概念,有种种说法。狭义的语境又称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广义的语境指言语交际环境,即与具体的言语行为密切联系的、同言语交际过程相始终的、对言语交际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条件和背景。在我国早期修辞学著作中,如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中,语境被称为情境,只是在当代言语交际学、语用学中,鉴于“情境”一词的歧义性,人们一般用语境,不大用“情境”一词了。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经常提到的情境指教师人为创设的典型场景,来源于古代文论中的情境,强调艺术性特征,所以特别喜欢通过音乐、美术、话剧等手段创设,不一定具有交际性特征。所以,我们这里的语境和情境不是一个意思。而且我们语境教学中的语境使用的是广义的语境概念。
    语境具有现实性、系统性、动态性和传递性等特征。语境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一)上下文语境。包括语体、风格、文体、题旨;篇章语境、段落语境、句子语境、词组语境;语音上下文、语词上下文、语法上下文、语义上下文;前言后语等。
    (二)情景语境。包括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关系、话题、角色、时间、地点、场景、态势语;处境、心情;附着符号束(包括声调、语调、语气、停顿)等。
    (三)社会文化语境。包括社会特点、地域风貌、政治制度、经济情况等;文化心态、人文特征、文化活动、文化积淀;时代特点、历史背景、历史沿革、发展趋势;民族特征、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交往等。
    (四)认知语境。包括言语表达者和接受者的知识、经历、思想、身份、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
    (五)动态语境。在言语交际活动中,随着言语交际活动的演进而呈现出的不同语境。
    (六)虚拟语境。为达成某种目的,在情景语境基础上,通过虚拟、想象的方式,如语言虚拟、表演虚拟的方式来创造的某种假定的环境。
    语境功能多样。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归纳作为教学研究者,能够把握住语境的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