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要做到“四要”

发表时间:2011-09-22 阅读次数:534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任务型的教学思想,并主张把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什么是任务型的语言学习呢?任务型语言学习(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它有三个显著特点:侧重语言的内容含义更甚于语言的形式结构,因此课堂语言活动更接近于自然的习得。执行任务或任务的结果都离不开表达技能,即说和写的技能;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角度,按照四要来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但获得语言知识,而且获得了语言运用能力。
   
一、任务要贴近小学生生活,真实而有趣味。
   
任务型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的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兴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参与意识越高,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越能主动进行任务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如打电话,过生日,购物,旅游,问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型活动,开展交互式,合作式学习。例如我在教hair, eye, nose, face, mouthhead这六个身体单词时所设计的一系列任务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感受语言,运用语言。首先我简单的用英语介绍了一下身体的这几个部位,让学生了解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任务:A)猜一猜。请学生猜出老师正在画的是哪个部位。我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比较夸张的形状,再用英语复述了一遍学过的这几个部位,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说出了他们的猜想“facenose... ”然后我给出答案“eye”。如此类推,学生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推动下学会了这六个单词。B)画一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心目中最有趣的人头像。它可以有三角形的face,香蕉做的hair,梨子做的ear...然后在相应的部位下用英语标出它的名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连最不好动的学生也开始在纸上画下他的作品,签上了他的大名。C)寻人启事。我悄悄地收集了学生的作品并贴上黑板展出。然后让作者用It  has big eyes...等方法来提示,其他学生猜哪幅是该学生的作品。结果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会并运用了这六个词,而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几个词总是记忆犹新。所以设计比较有趣的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关键。
   
二、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具有可操作性。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应明确所设计的每一项任务的目的,同时又要考虑该任务的实际操作性,可行性。为让学生从教学内容中获取新的信息,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应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注意任务不要太容易,倘若任务缺乏挑战性,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但如果太难,学生望而生畏,觉得无法完成,又会失去自信。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设计的几个任务型教学活动:
  任务1:学生在学习完hamburger, hot dog, chicken...等食物名称后,我采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学生用“Do you like...? ”“What do you like? ”这两个句型去询问其它同学,问一问他们喜欢的食物,完成表格。
  任务2:我在黑板上画上几个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下面画上四线格,然后让一些学生上来在喜欢的图形上添上几笔,变成另一种已经学过的东西,并在四线格上写出该物品的英文名称。
  在以上两个任务中,设计任务1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任务2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新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任务与目的并非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有时一项较复杂的任务可以同时具有几个目的,如上述任务1的目的可能是熟记英语食物的名称,也可能是练习用英语作简短的问答,或学习用英语填写表格。
   
任务3:游戏任务。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去做游戏,当然会受到孩子的欢迎。如我在教He / She likes…句型时,就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我先找一位同学用耳语的方式告诉我他 / 她喜欢什么颜色,或什么运动,或什么玩具,该同学可以用学过的I like…句型,然后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她的喜好,学生自然而然地用到了He / She likes…
   
任务4:表演任务。表演型任务最符合学生好表现的特点,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英语素质,深受学生欢迎。爱因斯坦说: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不再是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说说唱唱、讲故事、情景表演等等。比如学习参观动物园一课,教师可让学生每人做一种头饰戴在头上,那课堂就变成一个动物王国,这就是一种模拟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事物兴趣浓厚,因而参与性很强,效果很好。

   
三、要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拓展学生的能力。
   
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就应尽量地放手。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活动,做到全体参与,活而不乱,动静有序。在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方面,我就曾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不会写英文可以画图表示,比如复习动物、颜色、数字等。一位学生画了一些动物,然后发出口令,标号或者涂色都可以,同桌之间可以交换做。在课堂上我们切忌没有完成结果的任务。因为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准。任务的成果既可以是语言性的,如角色扮演,也可以是非语言性的,如画一张图表。我在教学 “Shopping” 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制订一张购物单,通过画图或写单词的形式将准备购买的物品写在清单上,然后大家结合新旧知识,共同创编购物的对话,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任务还可以从课堂上的活动延伸至课堂之外,任务的延伸性可以体现在任务所设计的活动内容上,它将冲破原有的教材内容局限,带给学生拓展、想象和创新的空间。我经常鼓励学生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组织学生表演英语节目;启发学生把英语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设计英语圣诞卡、生日卡、制作新年礼物或给外国小朋友写信等等。
   
四、要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侧重学生的努力程度,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生语言学习的水平差异和环境差异创设多层次的目标: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完成任务。教学中,我经常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我先按照学生情况大致分为ABC三个层次,再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围绕所学的语言内容和知识进行表演或编话。对于基础较好的A层次学生,要求能根据语境,能将对话稍加改编,表演能有一定的可视性,就好比是一次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对于B层次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对书上的实际对话进行表演;对于C层次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其可以看书表演。对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我主要采用“Super” “Great” “Well done等进行口头评价;此外, 我还设置了最佳小演员自学小能手”“进步奖等评比活动,评优标准为看谁综合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多,情节合理,表演形象逼真,富有创意。这既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又要相互间的配合。每次赛前,学生们都认真构思,翻阅课本,反复操练。赛后同学们余兴未尽,感到收获很大。对于学生笔头作业评价,我主要与学生进行笔谈,既有令人兴奋的赞美之辞,也有语重心长的批评之句,有对学生的学习小建议,也有对他们学习进步的真诚鼓励;我还制订学习评价表,让学生自我、小组、教师和家长都来对该学生进行全面、科学地评价,这样就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能有效地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许多收获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