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学习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自己、同学评价同学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各自在评价中的地位与作用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把这些评价放在一起形成合力,使评价成为一个系统,形成多样化的评价目标,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评价 主体多元化
《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的评价原则中,倡导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全面评估学生的信息素养。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发展,这也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信息技术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先的非评价主体成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十分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实施评价功能呢?
一、教师评价学生,使其快乐成长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教师评价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一时,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1、公正评价学生,避免厚此薄彼
一般来说,教师都比较喜欢优等生,只有对优等生的肯定,而缺少对学困生的认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最大的忌讳。在平时上课中,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经常看到有一部分同学在玩游戏,或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其中有些是已经完成任务的,也就是优等生;而另一部分学困生本身动作慢慢腾腾,对学习任务不赶兴趣,看到有人玩其他的东西,放下任务也做些其他东西。这时候我们看到了不能只对这部分学困生批评教育,而对完成任务就争一眼闭一眼。我们要同时对这两部分同学进行教育,请他们注意课堂纪律。
2、讲究评价方式,避免千篇一律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我们不能一味的运用“好”、“不错”这些词,时间一久,学生失去新鲜感,评价也失去了意义。做为教师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作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把握好评价时机,把爱、关怀和期待蕴含在评价中,唤起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如:“XX同学,老师认为,你可以做到的!是不是因为心理紧张说不出话啊?”、“XX同学,你剪切的很好,不过粘贴做的不是很好,看老师给你示范一边”。也可以运用非语言式评价。比如,老师一丝真诚的微笑,一种赞许的目光,一个肯定的点头,一次轻轻的抚摸等等。
3、分层评价,促进共同发展
由于受家庭经济、教育、智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对学生就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表一]:(优等生)
幻灯片作品评价量表
作者姓名 |
|
作品序号 |
|
按规定时间完成 (1分) |
|
有边框、底纹 (1分) |
|
文字标题醒目 (1分) |
|
各元素色彩美 (1分) |
|
段落与分栏适当 (1分) |
|
正文文字没有错误 (1分) |
|
整体布局合理 (1分) |
|
帮助同学、谦虚学习(1分) |
|
花边、插图美观大方(1分) |
|
与众不同有独创性 (1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