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行知路上》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一,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的成长历程及教育理念。乡村教育历来是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23载的历练展示了杨瑞清和他的乡村教育童话,杨瑞清把几间只有一些破旧桌椅透风漏雨的教室,建成了资产逾千万的新型农村小学。在实施乡村教育的过程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从1995年开始,杨瑞清系统总结南京家长周弘等人的经验,探索赏识教育的育人模式,在行知小学开展了“班级赏识教育”、“家庭赏识教育”、“自我赏识教育”三个层面的实验,取得实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荣获南京市政府颁发的“十五”素质教育创新奖,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他主持的课题《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赏识教育实践研究》,被审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2001年,行知小学获得近千万元投入,开始建设现代化新校舍,周边5所村办小学陆续并入行知小学。2005年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单位。2008年学校附属幼儿园也通过了省级优质园验收。20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花,昔日落后的村办小学正在成为上千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
为了适应乡村小学的发展需要,他自学了学校教育专业的大学课程,参加了南师大教育基础理论博士研究生课程进修,完成了中央教科所国内高级访问学者的研究学习。
杨瑞清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陶研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理事长、教育部班主任培训专家小组成员。1993年到2007年,他连续5次被评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成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和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5年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走在行知路上》提供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办学及教育行政工作上崭新的思维及启发作用。书中许多观点新颖,发人深思,值得教师阅读。
他认为要改变那种用古人的方法去解决现在问题的办法,即使问题相同,但由于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就不能用原来的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也不能迷信外国,仿效外国,甚至于幻想。陶行知先生认为大学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探索精神,要学生提出问题,为设法解决问题选择最有效力的方法,并通过试验去进行印证。这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可贵的。
他认为教师与学生应当养成密切的关系。教师来教书不是来抱个饭碗的,学生也不是交点学费来买个教师的。其实当今社会上,为了文凭而读书的学生大有人在;而仅为了生存而教书的人同样也不少。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应当发生一种优美高尚联密有生气的关系,去做他们的学问。
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那种求真的态度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师生之间应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良好合作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将陶行知这种教育思想有效地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培养更多的具有求真创新科学态度的、能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学生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