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1-10-09 阅读次数:719

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教学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品社学科    整合    优势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整合将有利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了教学内容,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整合具有巨大的教学优势,将推动品社学科教学的大步前进,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加强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施为打破传统教学封闭、僵化的模式,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必将使品社教育朝着现代化课程方向发展。为此,信息技术必须加强与品社学科课程的整合,努力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品社教育的双赢。

    一、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整合的含义

    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二是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级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似,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整合,是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品社学科;另一方面,品社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品社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品社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从这点看“整合”昭示着这样一种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大气力,这意味着品社教学的一场革命,一次挑战。

    二、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整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只有重视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从而建立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基于文本、语音、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支持。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指示,控制教学的全过程,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如讨论、辅导和答疑等,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评价,都要在与信息技术融合中实现改造(不是一般性增补删改),从而“整合”为更合理的能力标准、知识系统和教学体系。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比如上网,在怎样使学生善于搜索、筛选、鉴别、处理信息等一系列问题上,在怎样良好地体现师生“主导——主体”关系上,就都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

    2、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自动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而且能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使得学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把学生的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实了教学内容。

    3、要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拓展教学空间

    网络环境下立体交互的教学过程,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和多媒体地展示教学内容;且画面逼真、色彩鲜艳和文字清晰,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学生会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这种新型的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建,首先在于教师的新型理念,其次是建立了一个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程序:在课堂上通过导向、素材资源和操作资源的有序传递,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取而代之的是激导鼓励、诱导启发和疏导整合,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创新和自主探索学习的教育理论。

    三、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整合的教学优势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1、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品社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便于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灵活多样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它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融入情境中在各种活动中得到提高。

    2 、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自己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品社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品德与社会》活动课最显著的特点是既“活”又“动”,在活动中体现实践性,它重视“行”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师生的“行”,既可验证学过的社会常识,又可以更广泛地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更加巩固。学生在各种活动、体验过程中,亲身投入实际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甚至于反复体验。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

    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必将对新课标的实施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