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品社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 教学策略的基本框架
都说教无定法,但是教学的基本框架还是有的,想想我听的六节生课,感觉基本框架如下:
1、课前准备:教师根据讲课的特点,和学生一块进行唱歌、猜谜语、做游戏等一系列体验活动。如郭英老师《受欢迎的小客人》一课,课前郭教师通过调查“星期天你做什么去了”这个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既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又为导入新课作了辅垫。还有就是孙玉英老师《快乐的六一》一课,课前和学生一块玩“快乐开开开”的游戏,游戏中火车开往的站点都是从一个节**到另一个节**,立刻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起来,使新课还没有正式始就具备了节**的气氛。
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一节课成功的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新课导入好的老师,能立刻把学生的学习热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了,师生互动效果也好了。在这个环节中,讲课的老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老师一开始就投影谜语,如蒋仁铃老师《和动物交朋友》一课一开始就出示这样的谜语:小时候四条腿,长大了二条腿,到老了三条腿。让学生猜,谜面很有童趣化,学生的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再如纪春霞老师讲的《我发现》一课是这样导入的:请同学们面向听课老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好多听课的老师,男老师与女老师不一样多等等,接着纪老师又请学生面向评委老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现和刚才又有不同,然后又请学生面向老师,说说纪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有的学生甚至发现了纪老师比班主任老师脾气好,回答起来妙语连珠。引起了台上台下一片笑声,同时很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小组讨论,共同学习:教师利用学生活动的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交流等形式,层层展开,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学生将自己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的感受、体验、心得体会、想法、经验教训在小组内互动交流,一一展现出来,接受其他学生的评价。学生健康的思想观念、觉悟、正确的道德认识、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多都是与同学交流时形成的。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在小组讨论中不知如何运作,往往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