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31号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十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两百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1)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2)。”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3),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之前,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然而,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4)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造林、护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节选自《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试题精选》中《“能吞能吐”的森林》
读音提示:
(1) 农谚 nónɡyàn (2) 吐 tǔ (3) 卓著 zhuózhù
(4) 为 wéi
作品32号
朋友即将远行。
暮春时节,又邀了几位朋友在家小聚。虽然都是极熟(1)的朋友,却是终年难得一见,偶尔电话里相遇,也无非是几句寻常话。一锅小米稀饭,一碟大头菜,一盘自家酿制的泡菜,一只巷口买回的烤鸭,简简单单,不像请客,倒像家人团聚。
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为亲情。
说也奇怪,和新朋友会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理等等,和老朋友却只话家常,柴米油盐,细细碎碎,种种琐事。很多时候,心灵的契合(2)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
朋友新烫了个头,不敢回家见母亲,恐怕惊骇(3)了老人家,却欢天喜地来见我们,老朋友颇(4)能以一种趣味性的眼光|欣赏这个改变。
年少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在为别人而活,为苦口婆心的父母活,为循循善诱的师长活,为许多观念、许多传统的约束力而活。年岁逐增,渐渐挣脱(5)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开始懂得为自己活,照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的批评(6)意见,不在乎别人的诋毁(7)流言,只在乎那一份(8)随心所欲的舒坦 (9)自然(10)。偶尔,也能够纵容自己放浪一下,并且有一种恶作剧的窃喜。
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犹如窗前的//乌桕(11),自生自落之间,自有一份(12)圆融丰满的喜悦。春雨轻轻落着,没有诗,没有酒,有的|只是一份相知相属(13)的自在 (14)自得。
夜色在笑语中渐渐沉落,朋友起身告辞,没有挽留,没有送别,甚至|也没有问归期。
已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来是这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温馨,离别|便也欢喜。
节选自杏林子《朋友和其他》
读音提示:
(1) 熟 shú (2) 契合 qìhé (3) 惊骇 jīnɡhài
(4) 颇 pō (5) 挣脱 zhènɡtuō (6) 批评 pīpínɡ
(7) 诋毁 dǐhuǐ (8) 一份 yí* fènr (9) 舒坦 shūtɑn
(10) 自然 zìrán (11) 乌桕 wūjiù (12) 一份 yí* fèn
(13) 相属 xiānɡzhǔ (14) 自在 zìzài
作品33号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2)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3)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4),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5)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6)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7)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8):“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节选自莫怀戚《散步》
读音提示:
(1) 走走 zǒuzou (2) 小家伙 xiǎojiāhuo (3) 霎 shà
(4) 办法 bànfǎ (5) 一家 yì*jiā (6) 委屈 wěiqu
(7) 摸摸 mōmo (8) 主意 zhú*yi(或zhǔyi)
作品34号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1)、地幔(2)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中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深奥莫测的无底洞。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它位于希腊亚各斯(3)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4)大海,大涨潮(5)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般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6)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三万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然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做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机。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7),一九五八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湖,满怀希望地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失望。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以致无法发现?//
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
节选自罗伯特•罗威尔《神秘的“无底洞”》
读音提示:
(1) 地壳 dìqiào (2) 地幔 dìmàn (3) 亚各斯 Yàɡèsī
(4) 濒临 bīnlín (5) 涨潮 zhǎnɡcháo (6) 湍 tuān
(7) 秘密 mìmì
作品35号
我在俄国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
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位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1)的伟人,却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2)人知的士兵,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稀疏的木栅栏(3)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4),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5)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6)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7)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8)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圭(9)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体里|安放着一位当代最伟大的人物。
然而,恰恰是这座不留姓名的坟墓,比所有挖空心思(10) |用大理石和奢华(11)装饰建造的坟墓更扣人心弦(12)。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到他的安息地来的成百上千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没有比托尔斯泰最后留下的、这座纪念碑式的朴素坟墓,更打动人心的了。
节选自[奥]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张厚仁译
读音提示:
(1) 所累 suǒlěi (2) 不为 bùwéi (3) 栅栏 zhàlɑn
(4) 好奇 hàoqí (5) 禁锢 jìnɡù (6) 风儿 fēnɡ’ér
(7) 飒 sà (8) 坟头 féntóur (9) 圭 ɡuī
(10) 心思 xīnsi (11) 奢华 shēhuá (12) 心弦 xīnxián
作品36号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1)的,左边怎么样,右边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3)。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障,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4)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5),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6),往往安排(7)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8)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9),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10)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读音提示:
(1) 对称 duìchèn (2) 比方 bǐfɑnɡ (3) 池沼 chízhǎo
(4) 配合 pèihé (5) 丘壑 qiūhè (6) 模样 múyànɡ
(7) 安排 ānpái (8) 砌 qì (9) 石头 shítou
作品37号
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1),在纽约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2)。老太太穿着(3)破旧,身体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样祥和兴奋(4)。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看起来,你很高兴。”老太太面带微笑地说:“是的,一切都这么美好,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又说了一句。没料到,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5)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这样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它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非人的境地。可他毫不在意,他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6)黄永玉写信说:“这里的荷花真好,你若来……”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7)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8)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9)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由此可见,影响一个人快乐的,有时并不是困境及磨难,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快乐必然会//占据你的每一天。
节选自《态度创造快乐》
读音提示:
(1) 作家 zuòjiā (2) 老太太 lǎotàitɑi (3) 穿着 chuānzhuó
(4) 兴奋 xīnɡfèn (5) 钉 dìnɡ (6) 画家 huàjiā
(7) 澄明 chénɡmínɡ (8) 从容 cónɡrónɡ (9) 童子 tónɡzǐ
作品38号
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1)寡淡。
我去爬山那天,正赶上个难得的好天,万里长空,云彩(2)丝儿都不见。素常,烟雾腾腾(3)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同伴们都欣喜地说:“明天早晨准可以看见日出了。”我也是抱着这种想头(4),爬上山去。
一路从山脚往(5)上爬,细看山景,我觉得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却像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绿山水画,从下面倒(6)展开来。在画卷(7)中最先露出(8)的|是山根(9)底那座明朝建筑岱宗坊(10),慢慢地便现出王母池、斗母宫(11)、经石峪。山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叠比一叠奇,层层叠叠,不知还会有多深多奇。万山丛中,时而点染着极其工细的人物。王母池旁的吕祖殿里有不少尊明塑,塑着吕洞宾等一些人,姿态神情是那样有生气(12),你看了,不禁(13)会脱口赞叹说:“活啦。”
画卷继续展开,绿阴森森的柏洞(14)露面(15)不太久,便来到对松山。两面奇峰对峙(16)着,满山峰都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都有上千岁了,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来到这儿,你不妨(17)权当(18)一次画里的写意人物,坐在路旁的对松亭里,看看山色,听听(19)流//水和松涛。
一时间,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画卷,却又像是在零零乱乱翻着一卷历史稿本。
节选自杨朔《泰山极顶》
读音提示:
(1) 有点 yǒudiǎnr (2) 云彩 yúncɑi (3) 腾腾 ténɡténɡ
(4) 想头 xiǎnɡtou (5) 往 wǎnɡ (6) 倒 dào
(7) 画卷 huàjuàn (8) 露出 lòuchū (9) 山根 shānɡēnr
(10) 岱宗坊 Dàizōnɡfānɡ (11) 斗母宫 Dǒumǔɡōnɡ (12) 生气 shēnɡqì
(13) 不禁 bùjīn (14) 柏洞 bǎidònɡ (15) 露面 lòumiàn
(16) 对峙 duìzhì (17) 不妨 bùfánɡ (18) 权当 quándānɡ
(19) 听听 tīnɡtinɡ
作品39号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1)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2)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3)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4)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5)不良行为(6)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7)!”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8)……”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节选自《教师博览•百期精华》中《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读音提示:
(1) 喝止 hèzhǐ (2) 好好 háo*hǎo (3) 挨 ái
(4) 欺负 qīfu (5) 批评 pīpínɡ (6) 行为 xínɡwéi
(7) 啊 yɑ (8) 啊 yɑ
作品40号
享受(1)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它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2),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3),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4)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时,才拣起地上的金鬃毛(5)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它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灾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
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望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6)拧得更大,那样它会很快地流失。你需要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它的真谛(7)。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的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8)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9)的抚摸,女友一张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10)。像一粒粒缀(11)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12)夺目。
节选自毕淑敏《提醒幸福》
读音提示:
(1) 享受 xiǎnɡshòu (2) 享乐 xiǎnɡlè (3) 兄弟 xiōnɡdì
(4) 耳朵 ěrduo (5) 鬃毛 zōnɡmáo (6) 水龙头 shuǐlónɡtóu
(7) 真谛 zhēndì (8) 喧嚣 xuānxiāo (9) 粗糙 cūcāo
(10) 啊 wɑ (11) 缀 zhuì (12) 熠熠 yìy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