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怎样按学术论文基本型进行论文写作 (二)

发表时间:2011-10-20 阅读次数:967
2.本论——要充分展开,要合乎逻辑
本论是教育论文的正文,是它的核心部分。本论部分应逻辑严密地表述出作者课题研究的成果,并加以充分的展开和阐发。

(1)要遵循“论点显明”原则。在显著地位提出自己的论点,展示自己富于新意和富于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而不应将这些闪光的东西淹没在琐碎的论述和琐碎的材料之中。同时,要充分运用段中主句(即本段中心句)显示段旨。段的中心意思是段旨。全段是围绕着这个段旨展开的,又是为阐述这个段旨服务的。段中主句通常放在段首。作者把握它,可以避免段的不统一和段中的观点发生变化,也便以它为中心展开论述;读者也能从段中主句里领会本段中心,把握本段要点。

 (2)要使中心论点统帅好分论点,分论点紧紧围绕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论述的中心,是教育论文中居统帅地位的观点,分论点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支持、证明中心论点的观点。相对于中心论点说,它们又可看作是论据。为了阐明中心论点,写作中常常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受它支配、为它服务的分论点。因此,必须围绕中心论点,组织好分论点。
分论点本身要求观点鲜明;分论点之间应逻辑严密。如《防止“期望效应”中的“高山反应”》,作者初稿的四个分论点是:“期望目标要适度”;“期望目标的心理要自我满足”;“优化期望环境”;“期望技巧和艺术的合理运用”。后来,作者在反复推敲后定稿时其四个分论点改为:“提出适度的期望目标是使学生保持正常学习心态的首要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使学生自我意识得到满足的重要途径”;“优化期望环境,形成优势互补,是防止‘高山反应’的主要方面”;“正确应用‘期望效应’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么一改,观点鲜明,逻辑性强,论证有力。
  (3)要处理队“分述”和“总述”的关系。既要有分述,又要有总述。分述有利于化整为零,对问题的各个局部作透彻的分析;总述有利于化零为整,从整体上把握对象。分述是总述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总述则是分述“水到渠成”的总结和概括。
  (4)要以严密的逻辑性把推论出科学结论作为最终目的。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的层层推理,这些都要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论证的力度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
本论的安排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
并列式——即指各个论据(分论点)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亦即围绕一个中心把几个有关的论据(分论点)分类排列,逐一论述。
例如《低质阅读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在结论部分,首先提出了阅读的“训练价值”和“教育价值”;在“教育价值”中又提出了“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并指出前者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后者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如果不及时帮助学生学习牢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他们就不能真正凭借书面语言间接地认识事物,培养高尚思想情操的目的就会随之落空。”接着提出了中心论点,并从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
递进式—--即指各论据(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它们的位置不能互换,论证时步步紧逼,直到得出结论。
  如《加强学校德育的战略意义》就是这样的形式。它肯定了“我们学校的德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即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要求教育学生,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接着,便提出了“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是关系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的战略任务”这一中心论点。然后。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解决育人的根本方向问题”;“二、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必须从加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抓起”;“三、加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是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奠基工程,对于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以上整个论证过程一步比一步深,后面的一个分论点是在前一个分论点的基础上展开的,环环紧扣,步步紧逼,论证十分有力。
   综合式——即或以“递进式”为主,在论述过程中又局部采用“并列式”;或以“并列式”为主,局部采用“递进式”。论文中往往是“递进”与“并列”交叉进行、多重结合的。
总分式——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不同的论据从几个方面或确立几个分论点来加以论证。这种结构式叫总分式。
   例如《从整体着眼,有序培养小学生的优良阅读品质》,在绪论部分就总的提出了“小学生优良阅读品质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低年级,应着重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品质;中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阅读的注意力品质;高年级应培养学生的深入性和阅读的广阔性品质。这样,小学生优良阅读品质培养就形成了一个序列。”接着,在本论部分分别从“低年级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卫生品质”、“中年级培养小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阅读的注意力品质”、“高年级培养小学生阅读的深入性和阅读的广阔性品质”进行了论述。
  在论证中,还应注意这样两点:
一是过渡衔接。论证过程中随着层次的展开,中间环节的出现,间接论据的运用,使论文的内在联系变得比较复杂,有些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比较隐蔽,这就需要必要的内在衔接,使复杂处清晰,隐蔽处显露,以达到连贯思路、承上启下的效果。
二是有时需要用说明的方法,比如在论证中。不易了解或易生误会的地方,就必须加以解释;有时也需要用叙述的方法,比如叙述别的人或自己的主张等,但无论是说明或叙述,都必须能直接地或间接地起论证作用。
本论部分内容多,为求眉目清楚,往往要使用不同的序码,有时候还要加小标题。
3.结论——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结论是教育论文收束部分,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这一部分应在本论部分立论和论证的基础上,水到渠成般地自然引出结论。
(1)结论应与本论部分的立论相一致。它是立论在得到证明之后的自然归宿,是从本论的基础上得出的。两者之间应当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不应脱节。
(2)结语对本论部分的主要学术观点作科学的概括,而且应不厌其烦地重复。
(3)结论的写作,要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
究竟怎样引出结论呢?
在心路里提出的论题不过是一个抽象的判断,通过本论部分的论述,它就丰富得多了,结论就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提高。
结论部分是在本论部分论述的基础上又大大地概括了,大大地提高了,更集中地显示了作者的独特见解。
在结论里,作者还可提出本课题还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对今后发展的展望。
应当说明的是,教育论文的写法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只要能通过富有逻辑的论证,阐明学术观点及其创新见解,怎么合适就怎么写,我们不能把写论文看作有一成不变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