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小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孔子的苦心孤诣到而今恰演变成了无穷无尽的练习与不断的重复。
每逢复习阶段,我总想着来点新招,“忽悠”得孩子也能像孔子那样乐此不疲地去“温故”。
1、大家都来说书
在教学最后一单元时,就让学生回家悄悄准备说书。可以是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可以是讲述自己所读到的最难忘的故事,可以是自己读书的经过,还可以说说你喜欢的作家……
上周日还特地发了短信给家长,请家长帮助孩子在家先试讲,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
本周二起,开始说书了。一开始时中规中矩的“书名——评价——阅读感受”这样的推荐,从杨红樱、曹文轩到“红楼梦”,一个个准备充分,有理有据,说到动情时往往就戛然而止,换取到了阵阵掌声。我在教室后排窃窃地笑,想起平时我给他们读故事时也常常用这招,在关键处留下两三个疑问,引得孩子们“欲罢不能”,只要自己买书“一睹为快”。
轮到小傅上台,我起初是有些担心的,这家伙聪慧,有创新意识,但做什么事都不能让人“完全放心”“完全满意”。当他走上讲台提及《明朝那些事儿》时,我更是为他捏了一把汗。没想到他先说了自己对当年明月的喜欢,说没人能够把枯燥的历史写得这么有趣,一下子就吸引了全班同学。接着滔滔不绝地说起了“朱元璋”的故事,孩子们个个瞪大眼睛,崇拜地看着他,认真地听着。
最后小傅说,如果说“蒋介石与毛泽东之间是‘枭雄’成就‘英雄’的话,那么说到朱元璋就不得不说说陈友谅了。可惜时间到,我只能下次再给大家讲了!”
不得不佩服这小子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能力,比起我这个狭隘的读者,他真的很了不起。
复习,应该抓关键
复习,是学习之母。
现在的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到底怎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我觉得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是应该抓好关键的东西。
关键一:课本上面的重要知识点归纳、梳理、巩固。
现在的教育,应试的成分很大,甚至可以说“仍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徘徊、转悠”。考试,是必须的,考好是必须的。学校中,哪个老师教学的“成绩”好,很大程度上还是根据考试的情况来评判。考试的成绩,学生关心、家长重视、社会关注。有一句顺口溜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里的“法宝”,也是老师的无奈,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是现实。
功利点、现实点,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任务。考试考什么?课本上的基础是必须要保证的,这是考好的前提和底线。 复习中,我一贯的做法是,先带领学生将七个单元按单元过一遍,重点做好字、词、句、段等课文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回顾,通过读、背、写等手段进行巩固。每复习一个单元,进行背诵、检查过后,出一份适量的单元练习,进行检测。检测过后,做好点评、纠错、再巩固。纠错,这个环节很重要,对于复习中掌握不牢的地方,通过检测发现了,不能简单的订正了事,还需要“牢牢地记住”,可以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准备一个纠错本,对于复习中的错题进行汇总,随时可以拿出来看一看。另外,对于在检测中,做得好的学生不要忘记必要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复习巩固中出现问题比较大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谈话,帮助他们分析不足,指明下面复习要怎样做。
关键二、关注学生复习时的心理。
焦躁、彷徨、激动、不安等各种心理在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孩子们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些心理会导致他们有非正常的表现,比如和同学相处有矛盾,学习没有信心,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等等,这些心理是妨碍他们复习的绊脚石。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状态直面毕业、考试,这是我们老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前面我也写到了我班的学生之间曾发生了不少的矛盾,有的进游戏机室、网吧不能自拔,还有的作业不做,问题重重。我的做法是,经常和学生谈心,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上进的力量;同时,每个星期,请学生写一次心理日记,学生写日记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就是在进行着自我教育,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在自我反思中能够得到解决,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有时来得更有效。
关键三:培养学习的习惯,特别是与复习、考试有关的习惯。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身边:
1、有的学生学习轻松,边玩边学,但是成绩始终能保持名列前茅;有的学生学习“无比刻苦”,甚至挑灯夜读,但是,最后一考,名落孙山,叫人大跌眼镜。
2、每次考试,学生的试卷上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应该”。比如,最简单的,平时反复强调多次的题目,学生还是错,而且错比较多,可惜呀!
3、有的学生居然还会有题目“没看见”,漏写了,真叫人气愤!
上面出现的问题,有不少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人是习惯的奴隶。”好成绩来自于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哪些习惯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讲究学习方法的习惯。2、合理安排学习娱乐时间的习惯。3、学习抓关键的习惯;4、作业细心认真的习惯;5、学会检查、反思的习惯。
复习如果能够坚持做到“有的放矢”抓好、抓实关键,必将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