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参与兴趣、学科整合、展示平台、主题活动
内容摘要:
本文是关于劳动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论文,教师从活动过程中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的角度展开阐述。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展开学科整合、搭建展示平台、融入主题活动四个方面浅谈在劳动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一线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正文: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如今,在我们的现在开设的学科中,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制定领域,深受师生共同关注。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初等教育阶段的大多数学生处于发展具体操作的时期”。① 而在十几年前,许多国家在课程改革中对于劳动技术教育提出了相关要求:“培养注重技术的教育,……重视社会和个人的劳动效益。”② 可见,劳动技术教育这一领域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通过动手、动脑的快乐实践,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真正喜欢上这项活动。下面,谈自己在此方面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尽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心智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引起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之一。我们的劳动技术教育活动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手脑结合,全神贯注。因此,在劳动技术教育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力求使学生在每次的活动中,满怀好奇之心,兴致盎然地参与到动脑动手,进行制作、创作的活动中,才能有效保证活动的实效性和持续的发展性。
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满兴趣,开好头是关键。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每次劳动技术活动开展之前,都要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观察、探究与模仿、创作的欲望,使学生能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例如,在进行“和面”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我们就进行了这样的一个导入设计。我们在课前讲一个关于“新媳妇活面”的故事:新媳妇第一次和面时,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闹出了许多笑话。通过这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就能使学生对于和面的学问产生浓厚的兴趣,也特别想亲自动手尝试一下。这样,轻而易举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欲望,后面的探究与实践过程就变得轻松快乐起来了。当然,只是在导入新课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来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用心开展学科整合
劳动技术教育要开展得生动,可以尝试进行学科间的整合,借助其他学科的优势。在丰富多彩的空间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这项动手动脑的活动中。
我们学校是一所省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科技学科教师的资源优势,主动聘请我们的科学老师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每年的“科技节”中,学生们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船模或航模,在科技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亲自动手完成自己的作品,每一位制作者都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比赛。同学们在水池中调试自己拼装的船模,在大操场上放飞自己安装的飞机。每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自豪。很多同学在学校的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还有些同学在科技老师的指导下,继续主动钻研,改造自己的作品,参加区、市、省级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特别喜欢动手动脑,在快乐的探究中进步着。有个别同学,甚至爱上了发明创造,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小发明,实用而富有创意,这些同学都有一个梦想,就是申请自己的专利。我们的科技老师也非常支持他们,有的同学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
另外,我们学校还经常利用其他学科教师资源,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跨学科的整合活动。例如,在一次纸折服装的劳技活动中,我们聘请学校担任艺术教学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我最爱的服装”设计及制作活动,学生们在艺术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亲手利用纸张制作了许多自己喜爱的服装作品,一件件精心制作的作品凝聚着多个老师和孩子们的智慧与才华。折射出孩子们的心灵手巧与创作热情。在平日的劳技教学活动中,许多次的学科整合使我们的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留心搭建展示平台
每个孩子内心都想做一个好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能够做出满意的作品,获得自己的认可,别人的赏识。这往往是很多学生用心进行劳动技术活动的内在动机之一。“而由动机引起的行为活动是有目标的”。③在我们平日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孩子的最简单、最直接目标就是让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知道,要让动机能够长久的目标定向,需要由行为后果获得的动机满足来完成。
因此,为了让学生喜欢动手、动脑活动,并掌握较好的操作技能,作出像样的作品,确保活动的实效性,在每次活动中都安排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活动。在每次劳技活动中,同学们经过自己动手的过程后,对于一些动手操作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在课后就简单的结束活动,很多学生就不会用心进行反思,更不会认真修改或者重新动手进行作品的制作或创作。因此,在每次交流之后,为学生再安排一次展示的机会尤为重要。例如,我们在一次“剪纸”活动结束后,我让同学们再次修改或创作自己的作品,在学校长廊里展示。第二天,同学们都拿着自己修改过或重新创作的剪纸作品来了,结果剪纸作品的造型和做工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的展示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后来,我们又联系了社区的宣传橱窗,将大家的作品,再次在社区中展示,同学们的干劲非常足,很多同学又创作了更好的系列作品。大大鼓舞了同学们动手动脑,展示自我的信心。为学生搭建的展示平台,对学生的作品的质量提高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或班级、或学校、或家庭与社区,各种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为之努力。他们也更喜欢能够自己动手制作与创新的这项活动了。
四、精心融入主题活动
劳动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领域,既可以独立进行,更有利于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展开。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经验和周围的生活使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融入到某个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就可以更好地实现四大板块的整合,借助主题活动综合性有利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效性。
在平日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注重在主题活动中发挥家庭、社会多方面对活动的积极促进作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使我们举国哀痛,哀痛之余我们反思我们的避险教育,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援灾区。在我校开展了“情系灾区”为主题的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地震、了解灾情、了解避险措施、为灾区人们献爱心……在活动中大家增长了知识,奉献了爱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也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其中,集中体现劳动技术教育板块的内容就是我们在端午来临之际,动手制作香囊,送给灾区小朋友。由于前期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已经不把这次活动当成普通的动手制作了,他们积极而热情地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很多同学事先就请教了家长,上网搜寻了制作香囊的方法,了解了香囊的含义。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特意聘请了社区中的老奶奶,为我们进行现场的制作示范。同学们在制作香囊的过程中,还得到了老奶奶的亲自指导。
很多同学还能够利用废旧的布头、画报纸、装饰花边等材料创造性地制作自己设计的香囊。同学们制作的香囊,送给了在六一节期间,与我们学校师生一起同游海边的十几位来自四川灾区的同学。虽然,我们只能直接送给这十几位小朋友,但是每位同学都在这次活动中认真地制作香囊。他们精心设计图案,选择香味。每一个经他们亲手制作的香囊上,都饱含着他们的一片真情,承载着他们美好的祝福。可见,充分地活动基础,有利于劳动技术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将劳动技术教育更好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板块的整合中,活动的效果自然会水到渠成。这也是我们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
以上几点,就是自己在使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劳技教育方面的浅显思考。在劳技教育征途上,还需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另外,无论何时不要忘记对孩子们充满耐心与信心,要记住不断地鼓励他们,给他们希望与自信,为他们提供永久前进的动力。
注释:
①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P954
②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P510
③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p292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