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以生成促发展
内容提要:
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活动的进展、特别是学生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呢?本文结合主题活动,谈主题生成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方案的生成与学生个性、才智的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生成与其全面发展的关系,以揭示生成性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目标是:为青少年关注现实、走向社会和自然建构桥梁;为青少年广泛获取直接经验,拓展知识视野开辟通道;为满足广大青少年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兴趣,养成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以及研究习惯的培养搭建一个平台。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中地生成性特点都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这种特性又给学生带来什么呢?通过我校开展的“塑料袋危害与解决方案研究”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对这些问题有了初步认识。下面,就结合这次活动的开展,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性特点及其对学生发展促进作用。
、活动主题的生成,督促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
“问题是研究活动的基础。”“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让学生能够勇于提出疑问,产生问题对学生发展是很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提出应该是基于学生兴趣和生活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加以选择的,而且随着活动的发展、体验的加深、新的问题的发现,新的主题可能随之生成。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探究活动中,无形地督促学生形成乐于发现的好习惯。 
  我们宁夏路第二小学地处田家花园,虽然周围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可校门口依然是坑洼泥泞的土路。环境虽不尽人意,但我们学校领导及师生对环境保护尤为重视,创建了“绿色学校”。正是环境的不利和领导的重视,促成了本次活动主题的生成。本次活动源于寒假期间学生参加的市环卫办举办的一次“环保布袋”的发放活动。校长从报纸上看到本次活动的宣传信息,便通知了班主任老师,可能由于发放活动的趣味性,学生们纷纷报名参加。每位同学都进行了岗前培训“叔叔您好,免费送您一个环保布袋,为了保护环境,请您在买菜时不要使用塑料袋,使用环保布袋好吗?”任务完成得不错,可问题产生了:“为什么不能用塑料袋买菜,多方便呀?”“塑料袋不但方便,还能装垃圾呢!”于是本次活动的第一个主题就围绕“塑料袋的危害的研究”展开了。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每个小组或多或少地找到了相关资料,经过与全班同学的交流,大家认识了“白色污染”,了解了“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危害,(城市容貌、海洋生物、地下水、土地、人类与动植物健康……)四月初,袭击岛城的“沙尘暴”又一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记得那天下午,我们正在教室上课。忽然,天色渐渐暗下来,我跟学生一起关注这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抗诉和警告。天空变得昏黄,与足球场上的黄土地互相映衬着,天地间浑然一体。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唯一惹眼的是随风沙盘旋的塑料袋,“看,飞得多高!”同学中有人喊了一句,大家的注意力瞬间发生了转移。“老师,咱们这一带塑料袋到处可见,真得想个解决的办法。”“是呀,我们周围的环境太受影响了,对我们的健康也不利。”就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拥有“塑料袋危害”这一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周围环境特点,又创生出新的活动主题“塑料袋危害的解决方案的研究” 。就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勇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使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不断深入而更具意义。
二、活动方案的生成,促使学生主动而充分发挥个性及才智。
活动方案的生成,为学生主动而充分的发挥个性及才智创造了条件。学生面对失败的活动制定新方案,在这个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想法解决,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地发挥。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确定新方案的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这又能使学生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1.由于调查活动中具有不可估测的生发性特点,使下一步的活动方案具有了生成性为了使“解决方案”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首先对家庭进行了塑料袋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收回来的家长问卷调查中学生发现,大部分家长在使用塑料袋买菜。其中,有一部分家长知道不可降解塑料袋对环境有危害,但为了方便仍在使用。还有小部分家长在建议栏内建议政府部门干预管理,取缔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生产厂家。学生们大受启发,因此,在解决方案中设置了向政府提交“治理方案”的内容,与之相应的活动方案随之出台。       
2.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有待检验和方案的多样化,突出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特点。
随着活动主题的产生,活动方案便应运而生。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有时会遭到失败,需调整活动方案,已达到活动目的;有时围绕同一问题又会产生多种解决方案。为了使提交的“治理方案”更具说服力和可行性,我建议同学们作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学生们先后到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田家花园农贸市场”和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青联放心肉”“大成超市”“海滨超市”进行调查采访,了解这两种塑料袋的用量、来源、价格,结果却令他们瞠目结舌。他们发现,仅田家花园这一个农贸市场,每天就有约两万个塑料袋流入小区内的千家万户。而上述几家本该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连锁店和超市也在不同程度的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对于两种塑料袋的价格也没有得到准确答案,因此学生又不得不制定新的活动方案。在采访菜农的过程中,他们得知有人专门来市场送不可降解塑料袋后,便准备进一步调查,追踪访问。对于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学生每个组又有不同的活动方案:有的组正在搜集各种可降解塑料袋,通过上面的广告电话与厂家联系了解其成本与生产规模;有的组准备找大的使用商家,如“家乐福”“佳世客”“法宝”进行咨询调查;有的组同学还邀请校长和其他老师参加他们的队伍,在学校上网查询有关信息。就这样,原本简单的一个调查采访活动,在实施中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生成了多种多样的新的活动方案。另外,为了使我们提交方案活动更为成功,学生采访了某市长秘书耿广存先生,并从他那里得到了对本次活动的很好的建议,学生正在制定另一个活动方案,即与报社记者取得联系得到支持,以加大宣传的力度。
三、价值观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生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发展的薄弱点,却又是当今人才所需发展的重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的构件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创新及实践能力。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在学生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此次活动之前,学生并不在乎人们用什么买菜。随着活动的深入,学生们首先做家长的工作,请自己的家长用环保布袋买菜,然后向市民写信进行宣传,宰相环保局递交“提案”。由主题的深入、活动的开展不难看出学生已由最初的好奇,对知识的获取转变为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他们要用自己的能力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有位学生说“我们要干件大事情,为人们生活环境的提高做出贡献。”当学生从统计调查问卷中得知平均每个普通家庭的塑料袋持有个数达20—30个,其中不可降解塑料袋又占一大半时,学生们想出了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到小区居民家利用环保布袋换取他们家中存放的不可降解塑料袋,以此增强居民们的环保意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起简单的发放环保布袋来说,其创新性鲜而可见。在前期的资料收集过程中,上网不方便的学生,就到书城查找资料。有的同学没有查到,回来后就向查到资料的同学请教查阅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在进行调查活动时,组内同学自己设置问题,设计表格,统计调查结果。学生由开始的不好意思参与发展到乐于进行调查采访活动,虽然还是有些放不开,但毕竟在点点滴滴地进步着。有位平时一说话就脸红的女同学,跟随他们组到“青联放心肉”进行采访,在采访结束时,她主动走上前对被采访的阿姨说“谢谢您的合作,再见。”全组的同学都为她的进步而高兴。我们可喜地看到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生成与提高。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正是在这些不断生成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发现,在活动中得以发挥,在活动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