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明确地强调了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认为,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乐园,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土壤,对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班集体建设,优化集体心理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正如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那么,如何通过加强班集体建设,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为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奠定基础
心理环境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群体领导者心理素质的问题。西方教育心理学对班级群体心理的研究就揭示了这一点。前苏联教育家契尔卓娃说:“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只有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才会有心理健康的班集体氛围。假如班主任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心灰意冷、无所适从,丧失上进心。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上、生活上不论是顺利,还是挫折,始终要一如既往地热爱学生、热爱工作,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感情用事,用自己乐观向上的心境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在实践中,我努力使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豁达开朗的心胸、积极乐观的情绪、坚忍不拔的意志等,通过日常言行、师生关系和教育方式等反映出来,促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努力创造适合班集体健康发展的情感氛围;积极提倡“爱的教育”,因为只有通过爱,才能培养爱。爱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关心。“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我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为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奠定基础。
二、美化教室育人环境,为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创设氛围
现代学校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学生在教室里上课、交往、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度过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创建一个和谐、整洁、充满美感和富有教育因素的教室环境相当重要。它是推进班集体建设的一种无形力量。良好的教室环境能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积极健康的心态,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它会象一个磁力场,使学生身在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被“磁化”。
我在教室布置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围绕班级奋斗目标,设置了“比比谁的红星多”竞赛表、“瞧!我们真棒!”班级风景线等,形成一种德育、心育和美育的氛围,对班级学生的行为起了导向、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熏陶和鼓舞。我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施教育,甚至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语),来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
三、指导学生学会交往,为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架起桥梁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专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实践证明:群体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相反,彼此冷漠、互不往来、甚至仇视和猜忌的人际关系使人产生压抑和焦虑,导致多种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老师应指导学生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创建班集体的过程,正是班集体人际关系网络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形成过程中,作为班主任,我首先力求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以求为班集体营造一个和睦共处、合力向上的氛围。我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给每位学生以真诚、纯洁的关怀,有效地消除学生中的对立情绪,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公正消除不健康心理。其次,我实行了班级民主,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位置,使学生人人有岗位,为学生创造尝试自身力量的条件,使学生在丰富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感到自己确实是集体的一员,为集体所需要,而且必不可少,从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愉悦,使学生个性在班集体背景下得到健康发展。这样,使大多数学生获得了集体生活中的自主权力,同时学会沟通、关心、合作和竞争,既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需要,又提高了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使班级中人际关系具有合理结构和良好气氛。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的桥梁就成功架起了。
四、开展多种集体活动,为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提供源泉
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活动,特别是合作的活动对于品德心理发展的重大作用,是心理发展不可少的条件。班集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是通过集体中共同活动与交往,在集体目标、心理情绪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而集体生活有利于克服孤僻、自私、脆弱等不良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合群、自制、顽强等品质。所以必须在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必须在集体活动中去培养。
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源泉,因此,我在实际工作中就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自身特点,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一些生动活泼、健康积极、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在工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非常乐于与人交往,但交往常常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不容易接纳他人,容不下别人一点点不足。我就组织学生开展“谁也离不开谁”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促成合群、协作行为的产生。这样的活动,有着不需要刻意营造就存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在活动和交往中我引导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培养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提供源泉。
总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在班级群体中进行的,班级群体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班级学生的发展。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是实施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吸引和团结所有同学,建立起民主、和谐、信任、友好的群体关系,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铲除滋生学生心理问题的土壤,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康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富有朝气、勇于进取、敢于探索的一代新型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