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的重点是进行理解书面语言“读”的训练,它对于理解口头语言“听”,运用口头语言“说”和运用书面语言“写”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阅读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质,低年级阅读教学是起步阶段,不容忽视。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作以下几点尝试。
一、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养,然而,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1、创设教学情景,诱导轻松识字。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在教学“风、云、雨、电”这四个字,可运用多媒体软件把这四种自然现象的动态画面出示在屏幕上,并配上声音。这样,马上吸引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较好。
2、开展游戏活动,培养识字兴趣。老师根据儿童身心特点与认识规律,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汉字,开动脑筋。如教“鸟”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指出“鸟”上一撇是小鸟的嘴巴,一点是鸟的眼睛,并用彩笔突出这一点,如果“鸟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这个字,不会漏写这一点了。另外还可创编字谜,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午)“小弟弟剪去头发,戴上一顶小竹帽”(第),孩子们的大脑进入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就会把这些字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在识字教学中,还可设计小组内的“摘果子”、“我指你猜”、“听音拍卡”、“抢读字卡”、“巧摆图形”等游戏,以实现互动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游戏中学会了合作,感受到自主与合作识字的欢乐。
3、抓住汉字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我注意渗透给学生识字的基本方法。如熟字加部首法,熟字添部首法,形声字学习法,去部首法等。如在教“睛、情、清、请、蜻、晴”这些字时,启发学生比一比能发现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都一样,只是偏旁不同。学生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意,并从中总结出“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培养识字能力,扩展识字量。教“跳、跑、蹦、趴、蹈、踢”这些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这些字都是与脚(足)有关的,揭示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多方位地开展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
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音准字熟,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起点。A.一目双行,借助拼音,感知语言,尝试朗读。B.读中圈画,自学生字,教师指导,读准字旁。C.初步练读,多碰多练,熟能上口,对于不要求掌握读音的字,可提示跳读。
2、连续读读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眼到口到流利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要求。a.营造氛围,让学生放声朗读,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琅琅上口。b.读中反顾,找出难读词句,反复试读,同桌请教,解决问题。c.质疑再读,对于学生已努力仍读不好的地方实施点拨成范读、学生体会、掌握方法。d.朗读交流。互听互评,互读互促。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认识“自然段”,并能说出课文的大体内容。读中要求学生声音响亮,能正确停顿,达到流利的朗读水平。
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低年级阅读教材,有韵文、有诗歌、有童话、有故事,大多短小精悍,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情朗读,并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良好习惯,把阅读的结果转化为学生可以存储的收获,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此外,举行各类如评选“读报小明星”活动,让学生互帮互学,达到巩固的目的。实践证明,阅读不仅巩固了所认的字,增加了阅读量,拓展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又认了很多新字。
三、加强听、说的训练
“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样的事物,能引起儿童的有意注意,能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说话训练如果老是以一种形式进行,就会因单调和重复而使学生产生厌腻感。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说话训练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a.看说结合,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较差。看图说话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低年级教材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便于儿童观察和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将看图说话内容编入课文练习中,形式多样内容生动,而且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b.听说结合,小学生特别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教师可选择一些文明礼貌,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等内容的故事让学生听。如《山羊过桥》、《小熊做客》等。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缺乏条理性,要求他们把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把复述的内容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板书出来,让学生沿着这条线索,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复述,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听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c.读说结合,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凭借教材的优势,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逐步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生活是鲜活的教材。教师模拟生活实际,创设多种多样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演练。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之中,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识字、朗读、听说训练方面加强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空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老师只在关键处,疑难处加以点拨、启发。课外,要真正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真正做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