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末教学的一些思考
试卷终于改完了,年级组里的语文老师有说有笑的,大家都很开心,一个学期终于结束了。
成绩已经出炉,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关于有效教学的一些尝试,曾经心中感到很忐忑,包括一些困惑,今天也许可以进行一点反思,找到一点答案了。现在做一点小小的总结,也期待以后的每一天,在教学的路上,每一步都走得更扎实一点,让每一个知识点真正的落实到学生的心中。
首先,总体上说,这次的平均分是有所提高的,高分段也有所提高,及格人数也增多了。一班有10位同学考上90分,最高分是97分。这相对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取得很大的进步了。也让我心中的一些忐忑不安,包过一些怀疑慢慢的消除了。
因为这个学期,去海之南上了一节同课异构的课,探讨什么是有效教学,感触很深。于是不断的思考,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45分内,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呢?于是慢慢的也进行了一些教学上的尝试,并坚持到了期末。不过这中间心中真的很忐忑不安,为了让每节课都有效,教学进度真的放得很慢很慢,特别是后面两个单元的文言文教学,有时候一节课就上一个自然段,边上边疏通文意,边上边重点句翻译默写,边上边读边背诵,再加上早读时间,几乎班里的每一同学都能背诵过关。
但是课程却拉下来了,导致这个学期只剩下两天的复习时间,仅仅够分析完两张试卷,这让我心中很纠结,没有足够时间完整的去复习,学生能考得好吗?有时还会隐隐有些难受,真不知这样的尝试是否有效?
现在成绩终于出来了,比上个学期取得一点进步,多多少少是有些欣慰的。
其次,从学生个人来说,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动起来了。但是还有少许学生原地踏步。比如传奋同学,我看了他的成绩,才考了45分,这就让我心里很纠结,真的,不知怎么样让他对语文感兴趣,平时课堂上发现他总不够专心,爱开小差,于是总喜欢点他起来回答问题,他总是不愿意站起来回答,平时要是抽他背课文,他好像总认为我故意和他做对,谈了几次心,也不见效果。
有一次我真的发火了,说:“你以后再这样,我以后都不抽你背课文了,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以为老师是求你学习。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做决定吧”。只见他小声的对我说:“老师,你给我一点时间,我就能背出来了?”
那天早读,他真的背出来了。说实话,这样的学生,他的语文基础还是有一点的,起码会识字,拼音勉强过关。可是就是不愿意动脑筋,学习的欲望不够强烈。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好?“逼”也只能是一时的方法,因此这一次看了他的成绩,我的心真的很纠结,一个显目的45分,向我诉说什么呢?
于是,一个以后教学中我必须解决的一道应用题出现在我的眼前了。对于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的农村学生,我该怎样引导呢?从而让他乐学了呢?
另外,还有一个学生让我现在还很郁闷。他就是符文聪同学。这个学生平时课堂上很活跃,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及背诵课文都很不错。可是这次同样考不及格,可我一点都不惊讶,但是我很郁闷。这段时间的教学,让我觉得“参与并不等于有效”,如果仅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来鉴定课堂的有效性的话,那这样的有效也不过是停留在低级阶段的。真正的有效课堂,应该是建立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的,离开了学生的思维,一切都很难谈有效。就如我的学生符文聪,平时很爱参与到课堂中,回答问题很积极,也正确,但思维没打开,也就是说他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于是,在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有时候我会对他们说:“不要急着回答问题,你不是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先用心思考,这个问题,你真的懂了吗?真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吗?
我始终认为,学习也是要静下心来的。
学生参与的质量,重在学生思维的打开,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第三、存在的遗憾:有效的训练,有效的复习怎样完成。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个学期也有太多的遗憾,学生的习题训练不够,复习的时间不充足等。
怎么样才能做好以上两点呢?慢慢觉得,精选习题及有效的解读文本,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很重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学习方法引导也是一个关键,学生课前预习和画语文知识树的习惯的养成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