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英国船王老哈特,在选择儿子小哈特能否接班时,表现得犹豫不决,他拿不准儿子是否能担起船王的重任。于是,他开始向世人征求意见,发布消息:凡是了解儿子的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看看小哈特的身上都有什么缺陷,尤其是那些致命的缺陷。
  老哈特的这个信息发布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于是,小哈特身上的弱点和不足很快便被一一找了出来:首先小哈特的成长经历不够丰富,他几乎没有经过什么风浪,社会经验比起老哈特,更是相差甚远。何况他还不善于管理……意见一一击中了小哈特的要害,令老哈特更加忧郁。
  一天,老哈特去教堂时,把自己的苦恼讲给了牧师。牧师听后笑了起来,说错误根本不在小哈特,而是在老哈特的身上。老哈特听了瞠目结舌……
  回去之后,老哈特按照牧师的方法,重新发布消息,让大家看看小哈特身上到底有什么优点。第二天,就有人总结出了一堆小哈特的优点:他聪明,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做事肯下工夫,而且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几天过后,小哈特的全身都成了优点。
  不久,小哈特继承了老船王的工作,并很快使哈特家族的事业有了耀眼之处。
  是啊,世上的许多决定,原本都在我们最初的态度上。所谓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被我们的态度所左右着。老船王选择接班人如此,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教师,如果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而看不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那他断然不会是优秀的园丁。
  教育其实是一种态度,就像游人看风景一样。游人看风景时有两种态度:积极和消极。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那么你眼中的一切一定都是美好的,即使秋天里的一丛矮树;反之,如果用消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那么你眼中的一切都将暗淡无光,即使有鱼儿跳跃的湖水,你也了解不到他们的快乐。结果看风景反为风景所累。
   教师看待学生不亦如此吗?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如果教师用积极的态度,从欣赏的视角去看待学生,你会发现他们是多么地可爱,即使他们有许多缺点;他们也更喜欢你,因为你的眼中装有他们。
  由此,笔者不禁想起这样一件事。在南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优秀的生活礼仪和处世方式。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错误的时候,族人便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罚。每当这种时候,整个部落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这个犯错的人,他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善事,哪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对前面已经有人提及的优点和善行,后面的人不能再重复叙说。总之,每个人在叙说时,都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褒扬。整个仪式要持续到所有的族人都将“赞美”的评语说完为止。
  仪式结束以后,紧接着便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来庆贺犯错的人脱胎换骨,改过自新,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这个故事给我们很深的启迪,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和借鉴。欣赏和赞美,就像是一剂良药,能够愈合学生因为犯错误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除去心头的痼疾,矫正行为的错误,鼓舞改过的信心,点燃向善的正气。
  处在成长中的学生就像是一杯没倒满的水,持消极和否定态度的教师总是看到“还有一半是空的”,而持积极和欣赏态度的教师总是看到“已经有一半满了”。哪个更能让学生有发展呢?当然是后者。因为以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学生,只会让学生在你充满挑剔和不信任的眼神下,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如果用积极和赞美的态度看待学生,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殷切的期望,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最终走向成功。“人之初,如玉璞,玉不琢,不成器。”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需要我们饱含爱心,宽容大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包容他们的缺点,宽容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古人云:“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弃人。”只要我们教师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的慧眼,采取积极和欣赏的态度,拿起表扬和赞美的武器,循循善诱,悉心呵护,那么,一株株可爱的幼苗便可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一天天地茁壮成长,直至成为一棵祖国的栋梁之材。